無良書生!
?
推薦閱讀?興許是朱祐樘的努力感動了上蒼。
自從他率領文武百官祈福之後,便連續下了兩次大雨。
雖然朱祐樘自己感染了風寒,但是卻緩解了旱情。當然最主要是的是天氣涼爽了許多,蠢蠢欲動的韃子隊伍,也因為天氣原因,暫時不得不放緩了攻勢。
清爽的天氣給京師帶來了些許活力,讓整日忙碌的人群也有機會放鬆一些緊張的身心。
當然,對於順天府來說,良好的天氣隻是方便他們繼續努力工作罷了。
因為京師最近的災民越來越多了,甚至說已經到達了極限。
為了防止災民混入京師,各地的災民都是要憑借身份憑證才能進入京師。但是就是這樣,災民依然從各個地方源源不斷的進入京師。
這很明顯是有心人從中作祟,順天府的嚴嵩建議,不允許災民進城。
理由也很高大上,是從軍事目的考慮,防止韃子的探子混入京師。
但是嚴嵩還是小看了朱祐樘對黎民百姓的愛護,他的建議最終換來的,還是朱祐樘無情的訓斥。
在朱祐樘的嚴格要求下,京師必須無條件放糧,哪怕是動用京師儲備的軍糧,也不能讓百姓餓著肚子。
最為過分的是,因為大量災民進入京師。朝廷還不得不派出大量的官兵來位置秩序。
君主是仁德的君主,臣民卻未必是忠心的臣民。
就算是有官兵維持朱旭,災民中總是有些潑皮組成團夥,搶劫糧食。
官府和富戶剛剛施舍完粥飯,就會出亂子。
管也不好管,因為就算是朝廷也不可能有足夠的時間去管。
最終的結果是就算是朝廷努力的施舍糧食,依然有些百姓餓死。
因為打架而死的人,也不在少數。
不過有一點是值得讚揚的,那就是在嚴嵩的主持下,很多孩童和老人被送到了養濟院,那裡有重兵把守,而且待遇不錯,終究是沒有人敢在哪裡搗亂。
所以儘管是災荒,老人和孩子屈死的卻並不多。
儘管每日裡都有百姓死掉,但是大家心裡卻跟明鏡一樣,尤其是上了年紀的老人,見多識廣。
老人們總是習慣吃完飯後,蹲在樹蔭下,跟著那些被搶走了一半飯菜的後生說道幾句“傻孩子,吃點虧級吃點虧吧。
災年能活下命來,這就是盛世啊。雖然肚子還有點餓,但是不用吃樹皮,也不用吃觀音土吧。
你們都老實點,回頭去順天府打聽打聽,能不能找點活乾。
這些日子天天跟韃子打仗,指望著你們上前線殺賊子,你們不一定有這個膽子,但是搬個石頭,送點武器還是可以的吧。
一是為國儘忠,二也可以多換點銀錢和糧食。”
聽了老人的話,總是有幾個後生跳出來,一臉不滿的說道“這朝廷讓咱們連飯都吃不飽,有什麼要儘忠的。”
老人家聽聞多半會脫了鞋子,用臟兮兮的鞋底子往臉上抽。
“混賬東西,外麵是草原來的野人,你是漢家兒郎憑什麼不保護咱們自己的江山?再說了,你現在是吃不飽,要是韃子進了城,就不是吃不飽那麼簡單了,命都沒有了。”
幾個後生不信的說道“有那麼厲害嗎?韃子也是人,不也跟老百姓要皇糧嗎?”
“放屁!昌平大屠殺沒聽說嗎?一個活口都沒有。
”
浮生樓的買賣照樣乾,與往日裡一般熱鬨,達官貴人們總是抽時間來這裡飲酒賦詩,暢談風月。
似乎外界的百姓安危與他們沒有任何關係似得。
偶爾有順天府的職官進來,端著募捐箱,想跟在座的貴人們募捐點銀子。
結果被轟出去不說,他們還親眼看見,這些大人將千百兩銀子擁在歌妓身上,心中的那份感慨,是很難的言語的。
順天府官員離去,眾人也不自覺的談起了嚴嵩等人。
有人說陳生不能留,此子乃是朱祐樘的嫡係,留著他是個禍害。
但是嚴嵩卻不一樣,嚴嵩是貧苦人家出身,哪裡見過銀子。
就算是油鹽不進的死豬,也能用一山山的銀子化成水給燙開了。這種有本事的人,如果加入我們,我們勢必如虎添翼。
說起銀子,在坐的官員嘿嘿的笑了起來。
不由的攀比起大家瀟灑的日子。
有人說,“他們在揚州蓋了豪華的莊園,就光亭榭就有十幾處,在莊園裡養了上百個年輕的小丫鬟,自己去揚州一趟,日子瀟灑的比皇帝還要舒服。”
又有人說,“京師漕運有他四成分子,每年從山東販賣幾十萬的官鹽到陝西,每年經手的銀子有上百萬銀子,比起京師的太倉也不逞多讓。”
最終輪到劉吉。
眾人見老大人坐在上首,微微的閉著眼睛,一語不發。
大家都以為老大人做過內閣首輔,肯定是要清廉一些。
卻不料老大人回憶了許久,說了一句,“你們撒過金子嗎?”
眾人一臉震驚的看著劉吉,不明白他這句話的含義。要知道鏡子可是最珍貴的貴金屬,誰要是有這東西,世世代代的藏在家裡的地窖裡都嫌藏得不嚴實,誰還會到處去撒。
劉吉笑著說道“成化年間,聖上動了封禪泰山的心思,我去泰山考察,遇到了山東布政使,當時他想挪挪位子,給我送來五擔的金葉子。
正好趕上那天刮大風,我站在泰山之巔。
一捧捧的金葉子從山巔撒下去,看著那些金葉子隨風飄蕩,真的是漫天金華,人這一輩子有那麼一次機遇,死了也值了。”
“漫天灑金,端是人間最暢快的事情,我等佩服大人。”
劉吉笑了笑說道“咱們這好日子過的那麼舒坦,偏偏有人跟咱們過不去,咱們一把年紀了,可不能讓他們得逞。”
“全憑大人吩咐。”
陰謀家們暗地裡討論著顛覆大業,但是其他人還得照常過他們的日子。
百姓們渴望著該死的旱災早點結束,勇士們能夠早點將韃子擊退。
戶部暫時由朱祐樘親自掌管,在配合著順天府,壽生商行的配合下,總算是平複物價,讓城中的商戶商鋪沒有膽量盲目加價。
這天上午,天氣又變得悶熱起來。
壽生商行倉庫的小房之中,幾個人在忙碌著什麼。這倉庫是根據運籌學計算過的,與各個店鋪之間的距離是最合理的。
據陳生說是一門學問,但是卻一直沒有教給其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