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他前世是獨生子,沒和兄弟姐妹相處過,但蘇長歌也明白,這絕對不是哥哥對弟弟正常說話時所用的態度。
而他向來不憚以最壞的惡意去揣測陌生人。
“莫非這其中有什麼隱情?”
蘇長歌心中如此想著,不著痕跡的狐疑看了蘇子由幾眼。
就在這時,一段段記憶浮上心頭。
刹那間,蘇長歌理解了大哥蘇子由為什麼放低姿態和自己商量。
原來,當初兩兄弟的父親在臨死前曾抓著兄長的手,讓他好好照顧自己,不能讓自己出事,斷了老蘇家香火。
不僅如此,對於無法生育這件事。
兄長也一直深感愧疚,覺得對不起死去的父母和列祖列宗。
因此從小到大,他都寵著弟弟。
久而久之,就連跟弟弟說話都小心翼翼,不敢大聲,妥妥的寵弟狂魔。
此時,蘇長歌明白了自己的家庭帝位,也消除對兄長態度的懷疑,心中有了幾分底氣,直接問道“大哥,不去教書的話會怎樣?”
蘇長歌不想去太學院教書。
對他而言,被皇帝罷官並不是件壞事,正好無官一身輕。
有哥哥吏部尚書養著,不愁吃喝,閒來無事還可以去逛勾欄,或者娶幾房妾室,做一頭默默耕耘的老牛,替老蘇家播種。
再不行,還能做點小生意。
有哥哥罩著。
官商勾官民合作。
不說家財萬貫、富可敵國,但起碼也能保子孫後代衣食無憂。
何必去趟太學院這潭渾水?
“陛下有令,若是長歌你不答應這件事,就派人送你回鄉,沒有詔令不得出來。”望著弟弟,蘇子由猶豫了一下才說出口。
臨了又補充一句。
“弟弟你放心,到時候為兄會辭官陪你一起歸鄉。”
“那算了,教書就教書吧。”
一聽這話,蘇長歌無奈的擺了擺手。
兄長這份願意辭官陪他歸鄉的心意,他心領了,但要是真辭了,往後誰罩著自己?閹黨和丞相還不得瘋狂報複自己?
這群人之前顧忌兄長的身份還是暗殺。
辭官後人家直接改成明著下手。
而如果孤身返鄉,相隔萬裡,少了兄長的庇護,家鄉還不如皇都安全。
這樣一想,不就是教書嗎?
教!
前世就是曆史中文係教授的自己,又不是不會教學生。
“啊?”
見狀,蘇子由有些驚訝的看著弟弟。
在他眼裡,弟弟蘇長歌一向是錚錚鐵骨,軟硬不吃,恪守讀書人的原則。
老皇帝用這種手段去逼他教書。
他肯定不會答應。
因此就在剛才,蘇子由已經做好去懇求陛下的心理準備。
讓弟弟留在皇都,或者兄弟兩一同返鄉,路上自己還能保護他的安危。
“為國育才乃是重任。”
為了不引起懷疑,蘇長歌仿著原身的語氣,大義凜然的說道
“我豈能因一時之氣而枉顧大義。”
“長歌寬宏大度,明辨是非。”
聞言,蘇子由毫不吝嗇的誇獎道“咱們犯不著跟閹黨和丞相那幫人慪氣。”
隨後,又低聲問道“既然弟弟你已經答應,那為兄這就去向陛下稟報,安排你到太學院教書的事情,你看如何?”
蘇長歌剛想點頭答應。
但接著似乎想到了什麼,說道“大哥,我有個請求。”
“我怎麼教書,外人不許乾涉。”
蘇長歌做事,習慣先把醜話說在前頭。
他不愛惹事生非,也很好相處,但如果有人在旁邊指手畫腳,不講道理,那他也不會給對方留情麵,更不會忍氣吞聲。
當然,這一切都站在自己有‘理’的情況下。
而在大晉,皇帝就是最大的‘理’。
皇帝開口既是天憲,在大晉王朝無論是誰,就算再不爽都要聽著。
“行,這件事交給為兄。”
蘇子由想都沒想便答應下來,“為兄此行覲見陛下,一定讓你滿意。”
“小弟謝過大哥。”
蘇長歌鄭重的出言道謝一句。
這是他前世養成的好習慣。
口頭感謝雖然看起來廉價,但卻是對他人施以援手時的正向反饋。
“你好生休息,為兄這就去辦。”聽到弟弟的感謝,蘇子由瞬間感覺自己渾身充滿動力,立刻就要趕去覲見皇帝。
不過即便如此,在離開房間時。
蘇子由依舊不忘躡手躡腳的闔上房門,生怕打擾到弟弟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