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眼蘇長歌和女扮男裝的衛國公孫女,麵露笑意。
“兩位,還隨本官這邊請。”
“恩。”
蘇長歌點點頭。
隻是莫名有種住客棧開房的感覺。
很快,在李常順的帶路下。
蘇長歌來到一處院子,裡麵有間廂房,李常順推開門。
一套水柳木打造的飯桌、椅墩擺在中央,左邊擺放著一張軟塌和梳妝台,以及一座屏風,右邊則是書架和書案。
看到這一幕,蘇長歌有些驚訝。
雖然早就知道待遇不會差,但跟天牢相比,這也好太多了。
你管這叫坐牢?
這時,李常順的聲音響起。
“蘇狀元本就不是犯人。”
“自然不需要與犯人擠在牢房。”
“你且在這安心歇息,需要什麼朝門外獄卒喊一聲就行。”
“待陛下召見,本官會親自前來。”
李常順開口,不卑不亢,一副講事實,說道理的樣子。
而對方既然表達善意,蘇長歌也不矯情,當即收下這份好意,拱手感謝道“李侍郎有心了,蘇某在此謝過。”
“蘇狀元言重了。”
“本官隻是秉公辦事而已。”
“現在時辰也不早,便不打攪蘇狀元你歇息,先行告辭。”
李常順說完,轉身離開房間。
此刻,房內就隻剩下蘇長歌和慕子清兩人。
“夫子,你武道入品了吧?”
慕子清率先開口。
在獄卒費力的幫蘇長歌拿下鏈鎖時,她就已經看出來。
除非天生神力或武道入品,否則夫子不可能輕易拎起上百斤重的鏈鎖,而前者明顯不可能,那就隻剩下後者。
“嗯。”
蘇長歌點頭答了一聲。
這件事情沒什麼好隱瞞的。
而此時,慕子清的聲音再次響起。
“蘇夫子,你覺得剛才在地牢內,學生做的對嗎?”
慕子清開口問道,其實以她的性格,本不該問出這個問題,但她很想知道,自己說出那番話後,在夫子眼中的樣子。
蘇長歌聽到此話。
並不感到意外。
慕子清半夜留下來,總不能是問自己算術題吧?
隨即,蘇長歌說道。
“在回答之前,不妨聽我給你講個故事。”
“曾經有個年輕人,為了國之大義,刺殺挾持天子的權相,但可惜功虧一簣,被官兵追捕,隻能倉皇逃走,所幸途中被一家農戶所救,才免逃一死。”
“而就在夜裡。”
“農戶磨刀準備殺雞給年輕人吃。”
“但年輕人卻認為農戶是為了官府懸賞,想半夜殺死自己。”
“於是為了自保,年輕人提劍殺了農戶。”
“不僅如此,為了防止農戶家人報複,泄漏自己蹤跡,年輕人還斬草除根,殺了農戶的妻子和一對兒女。”
“最終,年輕人逃過官兵追捕。”
“興兵起勢,討伐權相。”
“與天下諸侯交鋒,過程中不乏屠城、掘墓、人肉充當軍糧之舉。”
“但其最終定鼎中原,開創王朝基業,使境內太平。”
“你覺得這年輕人如何?”
蘇長歌開口問道。
慕子清聽完,低頭沉吟一會後,說出自己的看法。
“農戶好心收留,但年輕人多疑,為自保殺農戶一家,此舉忘恩負義。”
“屠城、掘墓、食人肉更是大錯特錯。”
“但年輕人保境內百姓太平。”
“此為大善。”
“因此,這年輕人有大惡,但亦有大善,子清難言其對錯。”
慕子清將心中感受如實說道。
聽到這話,蘇長歌點點頭,對她的答案很滿意。
若是換做那些腐儒,肯定早就跳出來責罵,以道德仁義去批判罪過,但慕子清知道其中還有大善,這點屬實難得。
隨即,蘇長歌出聲說道。
“何謂對錯?”
“彼之英雄,吾之仇寇。”
“蠻夷貪圖我大晉土地,對他們沒錯,對我們便是大錯大惡。”
“正因如此,對錯往往在於立場。”
“道德仁義是一種立場。”
“維護自身利益也是一種立場。”
“保護境內百姓,意圖終結亂世,開天下之太平,依舊是立場。”
“你提議要殺錦衣衛千戶,便是站在維護自身利益的立場,但人為何要修道德、定法度,便是在看待問題、為人處世上不能僅以個人立場來衡量對錯。”
“李渡心懷不軌,蓄意報複。”
“不隻是你,站在我的個人立場上,李渡也該殺,以絕後患。”
“但若是動手,就違背朝廷法度。”
“壞了心中道德。”
“殺他就成了錯。”
“正因如此,我才提議將他交給陛下處置。”
“陛下即便殺他,也會調查其罪證,若是其罪可誅,有法可依,那便殺了,若是其罪可恕,那不殺也在法理之中。”
“如此。”
“既保全了自身,又不壞法理。”
蘇長歌開口,將整件事掰開了揉碎了講給慕子清聽。
慕子清是弟子中最聰慧的。
也是行事最果斷的。
她行事若是能走正道,持正念,對天下百姓都是件好事。
“學生懂了夫子的意思。”
聽完,慕子清若有所悟的說道“站在個人立場,對錯是相對的。”
“法理和道德,是以大多數人的立場,約束並防止個人對錯立場淩駕於他人之上,實現大多數人立場上的公正。”
“夫子是希望我能修道德,守法度,不單以自己的立場來衡量他人。”
“並且做事要站在大多數人立場上。”
隨著聲音落下。
慕子清的眼神閃爍光亮。
而蘇長歌也沒想到。
自己一番話。
她竟然能想到這麼深的層次,就差沒把主觀立場、客觀立場給說出來。
不過慕子清有這樣的認識也好。
站在法度、道德內的殺伐決斷,才是人間正道。
而他故事中的年輕人,功績沒辦法磨滅,但殺無辜之人保全自己,和泄憤屠城的事蘇長歌卻無法認可是對的。
蘇長歌所堅持的道理很簡單。
法理是行為的底線,道德是個人的準則。
而法理和道德的製定標準。
不是以維護某人利益,或者某個小群體利益為準。
應該像某個偉人說過的那樣,站在維護天下百姓利益的立場上。
比如說有個權貴為了私利,殺了一個普通百姓,即便是皇帝降旨寬恕,那在蘇長歌看來,也違背了法理,要依法處置,沒什麼好說的。
還有三綱五常等道德觀念。
若是道德準則,損害了天下百姓大多數人的利益,那就要廢除。
當然,這些話還得槍杆子硬,有自保之力再說出來。
一旁,慕子清看著蘇長歌側臉。
美眸中露出幾分佩服。
夫子對法理、道德的見解和認識,已然不亞於古之聖賢。
這讓她很好奇,夫子的腦海中為什麼會有如此多從未聽過的新詞?
隨後,就在慕子清想要發問時。
突兀間。
一陣敲門聲傳入耳中,
“蘇狀元,還請你準備一下。”
“陛下降旨。”
“兩個時辰後,刑部大堂內三司會審,陛下、太子聽審,百官旁聽。”
李常順的聲音在門外響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