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聖曾曰理在氣先,格物致知,知之深,則行之必至,無有知之而不能行者;知而不能行,隻是知得淺。”
“故凡事知先而後行。”
蘇長歌開口,聲音輕緩平淡。
但落在嚴院長等朱聖門徒的耳中,內心卻本能的感覺一絲不妙。
朱聖,危!
也就在他們剛做此想時。
聲音響起。
“吾以為,朱聖此言有誤。”
“凡事應當知行合一,致良知。”
蘇長歌開口,沒有用太過激進的詞,也沒完全否定朱聖的道理
理在氣先。
理者,事物的規律也。
氣者,事物的實質也、
朱聖認為事物的規律先於實質存在。
先有規律,再有物質,這屬於世界觀上的認知。
這句話如若是放在前世,蘇長歌能隨便批判,可這個世界是仙佛聖魔之流,因此也就無法界定此話的對錯。
但後麵那一長段格物致知的言論。
肯定是不對的。
知之深,則行之必至,無有知之而不能行者;知而不能行,隻是知得淺。
這番言論過度強調了‘知’的作用。
就算按朱聖臆想的那樣。
天理恒在,世間萬事萬物的規律不變。
那也不是知道了就能做到。
腦子會了。
手就會了?
手不會就是腦子會的還不夠多?
再者,天理恒變,沒有永恒的‘知’,。
因此更要強調‘行’的作用。
知行合一,致良知,通過實踐來檢驗人的良知,以及事物的真理。
而與此同時。
隨著這句‘朱聖此言有誤’的話落下。
嚴院長等人有些坐不住了。
目光看向台上的蘇長歌,怒意勃發,像是在看儒道異端一般。
朱聖說性即理,性在心外。
你就說心即理,心外無物。
朱聖說凡事知先而後行。
你就說知行合一,致良知。
這不是擺明跟朱聖唱反調,否定朱聖立下的天理學說嗎?
而且,雖然不知道你口中的知行合一、致良知是什麼意思,但你說朱聖之言有誤,那就是異端,就是歪理邪說!
心中如此想著。
但這一次,嚴院長並沒有急著站起來反駁蘇長歌言論。
免得跟剛才一樣陷入被動。
他想等蘇長歌說完自己的理論之後,再找出紕漏之處回懟。
也就在這時,一道聲音突然響起。
“夫子。”
“何謂知行合一,致良知?”
眾人循聲望去,隻見後排一個長相俊美,身姿挺拔的學子站起。
“那好像是蘇狀元的弟子。”
人群中有人喊道。
感受到周圍人的目光,慕子清無動於衷,視線停留在夫子身上。
聞言,蘇長歌看了眼慕子清及台下眾人。
“所謂知行合一,致良知。”
“知就是指良知,行則是指實際行為。”
“人之所不學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慮而知者,其良知也。”
“人生來就有良知,隻是被外界私欲所蒙蔽。”
“故而吾以為,良知要在心中尋,一念發動處即是行,若此念不善則除之,此念善則行之,去惡為善,踐行良知。”
“知為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思考、學習、認識一件事的時候,實際上就是行動的開始,但隻是行的一部分。”
“思考的念頭不善,要立即摒棄。”
“若念頭不善而為之,則道德不存,稱不上踐行良知。”
“而若思考的念頭是善念,則要立即通過實際行為來踐行善念,做到良知與行動合一,如此才算真正的知了。”
“念善而不行,則是假知,偽善。”
蘇長歌開口。
平淡的聲音卻如同雷震一般。
落在在座每個人的心頭。
這一刻,眾人的腦海中轟隆作響,不停回蕩蘇長歌剛才的話。
“知行合一,致良知。”
“知為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一念發動處即是行。”
“念頭不善則棄之,念頭善則為之,以實際行動來踐行善念。”
這幾句話聽起來並沒有多複雜。
事實也是如此。
知行合一,致良知。
最難的地方不是讓人聽懂這個道理,而是去做這件事。
與文聖、亞聖、禮聖、董聖、朱聖長篇大論的告訴你仁義有多重要不同,知行合一、致良知是要你去做,去踐行。
而不是知道仁義是什麼,就代表成為了仁義君子。
你不去行動,那就是假知,偽善。
談不上是仁義君子。
此時,浩然堂後排,趙恒等人也在思考蘇長歌剛才的話。
突兀間,隻見陳雲高聲喊道。
“知行合一,致良知!”
“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我明白夫子這番道理的意思了!”
陳雲開口,病態蒼白的臉上因為激動而露出一抹嫣紅。
他所理解的知行合一、致良知,倒沒有夫子那麼高深,而是好的念頭一動,想到了就去做,不要故意拖延浪費時間。
不僅僅是他。
沈福、霍從文、趙恒等人此刻心中也有了各自的見解。
但大致都是相同。
就是如蘇長歌之前授課提到的那樣。
嘴上和心中工夫都是虛的,將實際行動作為一個人的評定標準。
這也是為什麼要去惡為善。
惡念是在心中剔除的,善念是行動做出來的,兩者的過程就是致良知。
然而,就在此時。
浩然堂內響起一道極其憤怒的聲音。
“蘇長歌!”
“你簡直是一派胡言!”
“天即是理,理在氣先,性在心外,故凡事必先格物,知先而行後。”
“心與理,知和行豈能混為一談!”
嚴院長憤怒的咆哮道。
恐怖的大儒威壓如河流奔騰般向周圍壓去,眾人心頭猛地一顫。
緊接著,又有數十位朱聖門徒站起來,麵帶冷意,怒氣勃發的盯著蘇長歌,心中已然將他的心學視為歪理邪說。
這十幾人雖然不是大儒。
但沐浴聖賢道理已久,一身浩然正氣也已經入品。
一同起身,壓迫感十足。
霎時間,兩方對峙。
蘇長歌站在台上,麵無表情,朱聖門徒站在台下,怒發衝霄。
也就在這時。
隻見蘇長歌緩緩開口道。
“吾所言若有誤。”
“嚴儒及在場諸位儘可指出,何必在這強詞奪理。”
“亞聖曾言,人之所不慮而知者,其良知也。”
“由此可見,良知存於性中,而性存於心,故人皆有善心,隻是被世俗邪欲蒙蔽,所以需要通過行動來致良知。”
蘇長歌開口,直接抬出亞聖。
雖然兩者沒多大關係,就良知二字而已,但也是借用了其中觀點。
按照你們那套理論。
聖人之言是天理。
因此朱聖的話是絕對正確的。
那亞聖呢?
亞聖的地位不比朱聖要高?
一時之間,嚴院長等朱聖門徒蚌住了。
見他們這個樣子,蘇長歌沒有理會,繼續為眾人講解心學。
“吾有一言,諸位靜聽。”
“無善無惡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
蘇長歌開口,語氣平穩。
然而。
就在話音落下之時。
異象陡生。
眾人眼中隻見蘇長歌渾身綻放金光,光芒如柱,直衝雲霄!
“夫子又雙叒引動天地異象了?!”
趙恒等人表情呆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