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天大晉可一直在為戰爭做準備。
結果到頭來被對麵橫推?
一念至此。
蘇長歌的麵色瞬間陰沉。
倘若不是蠻夷將士各個天神下凡一挑五,那必然是內部出現問題。
有人暗中勾結蠻夷,裡應外合,出賣國家換取榮華富貴,導致城池失守,數十萬軍民百姓落入外族之手,死生不知。
思索間。
老皇帝的聲音再次響起。
“李犇。”
他看向錦衣衛指揮使,眸中殺意浮現,“昨日你與朕言,西域和草原已經撤兵。”
“然而這才半日不到,對方便帶著百萬大軍卷土重來,一舉攻破四座城池,這分明是早有預謀,蓄勢已久,而你,身為錦衣衛指揮使,竟對此事卻一無所知!”
憤怒的聲音響徹整座大殿。
老皇帝是真的怒了。
暫且不說李犇在這整件事中扮演什麼角色,有沒有勾結外族。
即便是沒有,他也是罪該萬死!
掌管錦衣衛和東廠,不僅連外族有沒有撤軍都不知道,更可笑的是,老皇帝第一手情報,居然是發來急報的守將那裡得到。
他麼的!
錦衣衛和東廠全是廢物嗎?!
也就在此時。
錦衣衛指揮使李犇聽到皇帝憤怒聲音,嚇得噗通一聲跪在地上,滿臉惶恐。
“此事乃臣失職,懇請陛下恕罪!”
李犇開口求饒。
說實話,他也不知道到底怎麼回事。
前線探子給他的情報,分明就是草原和西域撤兵,他也是按此呈給陛下。
但誰能想得到,前線探子的情報居然是錯的,而且還錯的離譜!這也導致他在得知邊關告急的那一刻,整個人直接懵了。
“嗬嗬”
見他還有臉求自己恕罪。
老皇帝怒極反笑。
“如此大的過失,你以為僅憑一句失職,就可以寬恕了嗎?”
“來人!將李犇打入天牢,即刻查封家中田宅,一乾關係人等全部扣押,等待刑部調查審問,有無勾結外族,故意蒙蔽聖聽!”
老皇帝開口,語氣格外果斷。
落在李犇耳中恍若天雷。
這一刻。
他大概能體會到魏廠公當初的感覺,一瞬間從高空跌落穀底、
彆說是翻身,恐怕就連活著走出天牢的機會都沒有,而他的妻兒父母也很難落得什麼好下場,最輕最輕也得是充軍流放。
然而。
殿內此刻無一人關心他的下場。
畢竟他的一句失職。
可是關乎四城數十萬百姓的生死存亡,以及大晉數萬萬百姓的安危。
即便他在這其中是無辜的。
但無能者身居其位。
本身就是大錯。
所以很快,李犇就被侍衛給拖下去。
而此時,老皇帝處置完他。
一雙冰冷的目光在群臣之間掃視,對不少官員心生懷疑。
“禮部尚書陸從儉。”
“臣在!”
白發蒼蒼的陸尚書站出來。
“錦衣衛、東廠暫時由你代掌,負責調查與此事有關之人。”
“一旦發現有人涉嫌勾結外族,不論官職、爵位、身份,皆可直接押入天牢審問,若有敢違逆抵抗者,就地正法!”
老皇帝開口。
直接賦予廠衛無上權力。
“臣遵”
陸尚書還沒說完。
就立即被秦輔的聲音打斷。
“陛下,臣以為當務之急是齊心協力,抵禦外族的百萬大軍。”
“若是依您之令,廠衛權力太過,難保這其中不會有狡詐惡毒之人,借此機會公報私仇,或者是以職權欺壓良善人家。”
“到那時人人自危,內憂外患,恐對我大晉抵禦外族不利。”
“臣鬥膽,懇請陛下三思!”
秦輔朗聲喊道。
話音剛落。
朝中數位官員站出來,理由跟秦輔一樣,都是勸陛下收回成命。
“朕心意已決,無需爾等多言!”
老皇帝絲毫沒有理會。
國家危難。
什麼名聲都是虛的。
彆說是重新賦予廠衛無上權力,就是皇權親自下場砍人他也要做。
若是大晉覆滅,他就是再仁慈寬厚也是昏君,若是擊潰蠻夷,收服燕雲,他就是殺得官員再多也是大晉的中興之主。
再者,他之所以將廠衛交給陸從儉。
就是因為對方是大儒。
而且資曆又老,不會為了一己私欲去誣陷栽贓,所以他才放心給權。
隨即,老皇帝將抓內奸的事安排妥當後,著手抵擋外族大軍一事,言道“如今正值國家蒙難之際,朕身為天子,有守土衛國之職,理當不拘一格重用人才。”
說到這。
老皇帝目光看向蘇子由。
“吏部尚書蘇子由,德行、才乾俱佳,朕此前便有冊封他為右相之意。”
“今日欲拜其為中書省右丞,協助朕統禦文武百官,並與戶部尚書沈林,一同負責前線的錢糧武器等一切統籌調配工作。”
“諸位愛卿對此可有何異議?”
老皇帝開口。
此刻他讓蘇子由擔任右相,已經不僅僅是為了製衡秦輔這一派。
而是出於對秦輔這夥人的不信任。
他們有沒有勾結外族,老皇帝現在還不知道,但有一點他很清楚。
似秦輔這樣的主和派,若是讓他們負責錢糧的調配和統籌,肯定會鬨出諸多事端,比如貪汙、瀆職、矛盾、怠慢等等。
這個時候。
老皇帝不想看到這些事發生。
但是就在他話剛說完。
一名禦史跳了出來。
“陛下,臣以為此事不妥。”
“蘇尚書之弟蘇長歌,蒙受皇恩,封為楚國公,顯赫至極。”
“若是陛下您再拔擢蘇尚書為右丞,蘇氏兩子一相一公候,權傾朝野,待到日後若是懷有異心,大晉江山社稷危矣!”
禦史言之鑿鑿的喊道。
“汙蔑聖賢。”
“以莫須有之罪離間朕與楚國公和蘇尚書的君臣關係,其心可誅!”
“拉下去斬首示眾,以儆效尤。”
老皇帝開口。
他此刻不願再跟禦史們逼逼賴賴,用行動證明了什麼叫做偏愛。
一時之間,朝堂上所有官員一臉驚愕之色,怔怔的看著老皇帝,不敢相信他居然連拉扯都不拉扯了,二話不說直接開殺。
要知道。
這可是都察院禦史啊。
有監察參諫之權。
而且剛才的話也隻是擔憂,要說過分,比這更過分的彈劾都多得是。
但是,就因為對象是蘇長歌兩兄弟。
皇帝便直接下令殺了。
我屮!
彈劾皇子都沒這麼離譜好吧!
此外,像陛下這樣直接殺人的做法,等同於完全不顧身後之名。
畢竟禦史乃是言官。
在沒有頂撞聖上,或者是貪汙受賄構陷他人已成事實的情況下,皇帝殺言官,會被視為寵信奸佞,自絕聖聽,容不下半句忠言。
等同於人生汙點一樣。
要被後世口誅筆伐。
隻不過,百官不知道的是,老皇帝對於這些已經不在乎了。
他現在隻想穩定朝局,打敗外敵。
製衡?
後世之名?
去尼瑪的!朕不在乎!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