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你再闖禍,哥哥我就要篡位了!
第一百九十五章我為聖人,當背負蒼生!如同天上降魔主!伏魔經文!
看著眼前魔威滔天的波旬。
蘇長歌有些忌憚。
從對方這句話的意思中,可以看出對方與昔日涅槃的佛祖存在淵源。
而且佛教之所以會變成現在這樣,也是此人在暗地裡搗鬼,數千年如一日的腐蝕僧人,篡改經義,從內部將佛教瓦解。
不得不說,手段的確很高明。
千裡之堤毀於蟻穴。
當一個事物強大到外物無法撼動時,腐化內部往往事半功倍。
就如同曆史上大部分強盛的王朝覆滅一樣,往往是皇帝昏庸,官員腐敗,將領克扣軍餉,從而漸漸導致自身的基本盤崩塌。
同理,儒道也是如此。
若一個假仁假義的讀書人聲名鵲起。
上行下效,人人皆不乾實事,隻會空談仁義,以道德來約束綁架他人。
這樣的儒生跟偽佛又有什麼差彆?
但這便是曆史的基本規律。
隻不過,在蘇長歌對浩然正氣設下限製後,此類事不說完全杜絕。
可也要好了太多太多。
一念至此。
蘇長歌看向麵前的波旬。
“你的徒子徒孫縱然混入僧寶,穿上袈裟,曲解佛法。”
“可隻要人的心中萌發一絲善念,佛便常駐於世,你雖能玷汙佛教,但荼毒不了世人,佛不在廟宇,在於人心當中。”
蘇長歌緩緩開口。
他其實很想詢問忘憂處境如何。
但這個時候隻要問了。
對方不管答什麼,心境都會受到影響,讓對方看出自己的軟肋。
與其如此,堅守本心,直言麵對強敵,才是最好的應對方式,而且蘇長歌也不相信,二品修士的忘憂會如此不堪一擊。
心念間。
波旬聽到蘇長歌的這番話,似是早有預料,臉上的嘲弄之色更甚。
“昔日佛祖也是如你這般說。”
“待到佛教被竊居。”
“他將率領他的弟子走出寺廟,一世修成無上正法正果,普渡眾生。”
說到這,波旬扯了扯嘴角,繼續道“你們神州的聖賢有句道理,本座很喜歡,叫做聖人無常心,以百姓心為己心。”
聞言,蘇長歌微微蹙眉。
但並未阻止對方。
他也想聽聽,一個腐蝕佛法,愚弄百姓的魔頭對這句話有何理解。
此時,隻見波旬緩緩開口。
“我波旬亦無常心,以百姓心為己心。”
“在順應百姓民心這件事上,即便是佛祖、聖賢也不如我半分。”
“你們強調規章製度,讓生民修身養性,這也不許做,那也不許做,可我讓百姓隨心所欲,順應百姓的穀欠望行事。”
話音落下。
蘇長歌沒有急著去駁斥,而是細心去理解波旬這話的含義。
人的穀欠望就如同高山滾石一般。
一旦開始。
就再也停不下來。
佛祖和聖人的想法並不是直接斬斷穀欠望,而是將其引向正軌。
波旬則不然。
他是唆使百姓順應欲望。
舉個例子,就跟世人喜歡賭博一樣。
聖人的做法是告訴這樣不對,你要是想賺錢,應該直接走正道。
而波旬則是順從心意,你賭是你的自由,其他人管不著,喜歡賭那便賭,沒錢就去借,再不行就去偷去搶,一切隨心。
兩者之間天差地彆。
蘇長歌正想著。
隻見波旬抬手指向西方。
“現世佛。”
“你當真以為廟宇中的佛像是我建立,讓他們頂禮膜拜的嗎?”
“你錯了!大錯特錯!”
“眾生愚昧無知。”
“他們畏懼死亡,畏懼一切神秘未知的事物,心靈如無水之萍,無所依靠。”
“正是這樣,他們需要一個偶像,一個他們自以為能夠保護他們安全,替他們解答一切神秘的偶像,即便沒有廟宇內的佛像,也會有豬像、狗像、驢像等等。”
“畏懼死亡,便有輪回轉世一說。”
“畏懼上蒼,便有因果業力一說。”
“畏懼未來,便有供奉佛祖,可入西方極樂世界一說。”
“我隻不過是滿足他們偶像崇拜的穀欠望罷了,若是沒有我的佛,他們如何能輕易的實現內心安寧。如何心甘情願忍受不公?”
“如何能坦然接受死亡,如何能自信的迎接未來?!”
“我,才是佛!”
波旬的語氣陡然莊嚴起來。
也就在此刻。
他身上的魔威瞬間消散,氣息變得嚴肅端莊,宛如一尊得道佛陀。
而在波旬身後,隱隱浮現一尊頂天立地,渾身散發祥瑞光芒的金佛虛影,金佛結跏趺坐,左手橫放雙膝上施禪定印,右手下垂於膝前,掌心向內結觸地印。
偉岸虛影出現的一刹那。
不管是攻城的蠻夷,還是守城的將士,全都停下了手中動作。
看著眼前的佛像。
心中竟忍不住生出頂禮膜拜的衝動。
“南無阿彌陀佛。”
佛像俯瞰世人,口中喚了聲佛號。
霎時間,所有人在同一時刻朝佛像跪拜了下來,麵露虔誠之色,一股前所未有的滿足和安寧,充斥在他們心中。
而此刻的波旬。
則像是一位行走世間的慈悲佛陀。
眉目含笑的看著蘇長歌。
“你看。”
“這就是你口中的佛在世人心中。”
“他們需要的佛,不是你那堆渡人的經文,而是一個虛無縹緲的來世寄托。”
“我以佛像滿足他們的穀欠望,填充他們的內心,即便你涅槃成佛,將我徹底滅除,但也沒本事滅掉他們心中的偶像崇拜。”
波旬開口。
想要繼續打擊蘇長歌的內心。
然而,令他失望的是。
蘇長歌的神情沒有掀起半點波瀾,眼神格外平靜的看著他。
“你說完了嗎?”
聽到聲音,波旬麵色有些不佳。
沒有出聲回應。
而蘇長歌也沒一直等他,緩緩開口道“現在該本聖說了。”
“佛祖,聖人,並非是與人性為敵。”
“人生而有七情六欲。”
“此謂之天性。”
“但沒有約束的天性與放縱何異?”
“與禽獸何異?”
“故而,人若要率性而為,必須在道義和律法的規矩當中。”
“聖人無常心,以百姓心為己心。”
“此語雖是順應百姓之心,但並非一味順從其穀欠望,而是體察民生之艱苦。”
“你言世人愚昧無知,內心需要寄托,盲目崇拜偶像,這話本無錯,可你卻順勢而下,蠱惑世人走上歧途,在我眼中這便是錯!”
蘇長歌的語氣陡然變得嚴厲。
七情六欲。
若隻是談形而上的概念,對錯其實很難分清,不管怎麼談都是一心之見。
因為概念這種東西本就沒有對錯。
但他是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