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你再闖禍,哥哥我就要篡位了!
第二百零一章他蘇長歌再有能耐,也做不到一篇詩詞鎮壓百萬雄兵!
“大帥,各位將軍。”
“小人之言句句屬實,不敢隱瞞。”
“那晚托雷親自同我說,王庭長途跋涉,山海關久攻不下,再打下去也是徒勞。”
“要用之前占據的三城與大晉談判。”
文士誠惶誠恐的開口。
他就一棄卒、晉奸,自然要把知道的全說出來,換一條性命。
“知道了,下去吧。”老信國公擺了擺手,他對文士的話半信半疑,信的是蠻夷撤軍,根據斥候打探到的消息,蠻夷這幾日一直拔營向後,一副撤退姿態。
疑的是蠻夷有詐。
撤退是真。
但不代表蠻夷就真的徹底死心。
兵者,詭道也。
蠻夷此次發動百萬大軍,耗費糧草無數,攻城一月未到就急急忙忙的撤退。
他們圖什麼?哪有這樣打仗的?稍微用腦子想想也知道其中有詐,自己若是貿然率軍輕進,怕是正中蠻夷下懷。
然而,就這麼看著蠻夷撤退。
他又有些不甘心。
雖然達成了戰略上防守的目的,但自己卻寸功未立。
反之,若能趁蠻夷退兵之際,以雷霆之勢擊垮對方,哪怕是一換一,對大晉來說也是血賺,往後五十年無需擔心蠻夷之禍。
心念間。
老信國公目光掃視在座將領。
“諸位如何看?”
聲音響起,將領們麵麵相覷,用眼神交流一陣意見後。
一名膀大腰圓的虎將站了出來。
“大帥,末將以為,蠻夷撤軍必然有詐,吾等當以不變應萬變,堅守山海關。”
剛說完,就有反對聲音響起,“戰機稍縱即逝,蠻夷此次倉惶撤退,對我大晉而言,乃是一舉收複燕雲的大好機會。”
蘇長歌轉目望去。
見是個四十多歲,棱角分明的中年漢子,一身悍勇之氣。
“萬一有詐該當如何?”
虎將反問一句。
“戰場搏殺,哪有百分百的勝算?”
中年漢子冷聲說道“若大帥出軍討伐,末將甘當先鋒,替我軍探明前路!”
“哼哼,說得倒輕巧,將士的命難道不是命嗎?而且彆忘了,吾等來此是戍守山海關,如今蠻夷退軍已然完成陛下所托!”
虎將極為老成的說道。
此話一出。
立即得到了在場不少將領的認可。
他們雖然渴望建功立業,恨不得天天有仗打,軍功拿到手軟。
但這件事乾係重大,如若出城追擊被蠻夷正麵擊潰,導致山海關失守,那可是載入史冊的天大罪過,他們承受不起。
老信國公顯然也明白這點。
所以他才會猶豫。
但要是錯失這次良機,再想擊潰蠻夷,收複燕雲舊土,還不知道要等多久。
心念至此。
老信國公喊停了爭論的雙方。
“都住口。”
“此戰關乎社稷存亡,老夫一人難以做主,須讓聖上來做決斷。”
老信國公開口,遇事不決問領導。
作為統率數十萬大軍的統帥,在戰術層麵上他可以自由發揮,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隻要儘一切手段達成戰術目的即刻。
畢竟千裡之外的皇帝不了解實情。
真靠皇帝來微操。
那這場仗離敗北也就不遠了。
可如今的問題,顯然超過了戰術層麵,需要有人來拍板決定打還是不打。
畢竟此事關乎數十萬將士和大晉數萬萬百姓的存亡,普天之下唯有皇帝能做這個主,老信國公擔不起如此大的重任。
若是陛下說打。
他就放開手腳儘一切手段去打。
若是陛下不打。
他就老老實實戍守山海關。
但不管怎麼說,
戰略上必須要有個人來拍板做決定,他才好帶著軍隊去實現這個戰略構想。
而此時,隨著老信國公話音落下。
在座將士齊齊點頭。
這麼頭疼的事還是交給陛下和朝中大臣去定奪,自己這邊負責執行就好。
承天殿上。
老皇帝得知蠻夷退軍的一刹那。
他甚至以為自己在做夢。
要知道。
蠻夷這波可是天胡開局,一夜攻破三座城池,兵鋒直逼山海關。
可如今這才過了幾天,對方就灰溜溜的撤軍,過程中甚至連一次像樣的大規模攻城都沒有,這實在是讓人感到不可思議。
對方這麼做圖啥?
不過對大晉而言這肯定是好事。
至少不用再被動挨打,拿到了戰場的主動權,是戰是和隨大晉的心意。
“諸位愛卿覺得如何?”
老皇帝開口,掃視下方群臣。
而就在他話音剛落。
隻見秦輔急不可耐的站了出來,“陛下,臣以為當趁此機會討伐蠻夷!”
一刹那,殿內的群臣都驚了。
秦輔主戰?
今兒個太陽打西邊出來了?
要知道,這老小子可一直都是主和派,能議和絕對不戰,不能議和也要想辦法議和,歲幣與和親就是他率先提出來的。
可如今秦輔居然主戰。
真是奇了怪了。
對於周圍群臣怪異的目光,秦輔並不在意,而是繼續道。
“此前臣主張與蠻夷議和,乃是大晉國力頹弱,為保全江山社稷、黎民百姓,不得已而為之,如今主動權在吾等手上。”
“臣以為萬不可錯失良機,當一鼓作氣收複燕雲!”
鏘鏘有力的聲音在朝堂響起。
老皇帝表情怪異。
其他大臣也是如此,這話誰說都可以,但就是不該從秦輔口中說出來。
一時之間,大殿內陷入了沉默。
秦輔自然是憋著壞。
當他得知蘇長歌險死還生,可汗撤軍的時候,他差點以為天要塌了。
不過好在,接到王庭那邊的書信,知道是可汗佯裝退兵之後,作為一個優秀的內應,秦輔瞬間明白自己該做什麼了。
而此時。
問題又拋回到老皇帝這邊。
秦輔突然主戰。
這裡麵肯定有貓膩,反正絕對不是為了江山社稷和天下百姓。
可若是議和或者眼睜睜看著蠻夷撤退,老皇帝又有些不甘,畢竟他已經老了,這可能是他有生之年收複燕雲的最後一次機會。
一念至此。
老皇帝微闔雙目沉思了一會後。
最終做出了決斷。
“傳朕口諭,命信國公率領全軍與蠻夷一戰,收複燕雲舊土!”
老皇帝的語氣無比決絕。
他做這個決定,自然不是受秦輔的影響,更不是為了收複燕雲,增添自己的後世名聲,而是大晉真的太需要一場勝利了。
若是就這樣讓蠻夷撤走。
強敵依舊在側。
人家隨時都可以卷土重來,逼得你不得不停下前進的步伐來抵擋他。
不僅如此,推行攤丁入畝等新政,朝廷必須要有強大的震懾力,讓那些地方宗族和豪強世家不敢掀桌子造自己的反。
而大勝蠻夷無疑就是最好的震懾力。
也正是因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