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你再闖禍,哥哥我就要篡位了!
第二百零六章不世功勳,加九錫,授楚王!祭天告祖,泰山封禪!
隨著將領的聲音響起。
刹那間。
整座大殿陷入死一般的安靜。
此刻所有人都屏住呼吸,難以置信的盯著前來稟報的將領。
蘇長歌作出千古詩詞,鬥轉星移,天降流火覆滅十萬敵軍,這就算是坊間哪些誌怪奇異的話本,怕是都不敢這麼寫!
然而,在這荒謬的不可能中。
卻又透露出一絲合理。
蘇長歌為當世之聖,受天命垂眷,而且也不是第一次作出千古詩詞引發異象。
隻不過這次的異象多了億點點威力。
如此想著。
老皇帝雖信了稍許,但內心還是有種不真切的感覺,像是在做夢一般。
“朕問你,此事為真?”
老皇帝麵容嚴肅。
聽到這話,在場所有人的目光聚集到將領身上,都想確認這件事的真偽。
倒不是覺得將領在謊報軍情,隻是太過於匪夷所思,太過違背常理,聽起來就像是坊間話本裡的故事,沒有半點可信度。
“陛下!末將敢以性命擔保。”
“絕無半字虛言!”
將領說完,雙手將前線傳回來的戰報呈上,“此為信國公傳來的戰報。”
老皇帝聽到這話心中疑慮打消大半。
隨後接過戰報翻閱。
下一刻,他臉上露出難以抑製的狂喜,身體興奮激動到忍不住顫動。
“好!太好了!”
老皇帝口中連連吐出好字。
戰報真假毋庸置疑。
信國公統兵多年,素來嚴謹,不可能做出謊報軍情的事情來。
而且像這種謊言,幾乎一戳就破,一破就全家共赴黃泉,信國公就是再蠢,也不可能那先祖榮光和子孫後代來開玩笑。
換而言之。
戰報上所講的全都是真的!
天降流火相助大晉!
與此同時。
身邊的太子湊了過來,當他看到戰報的第一眼,整個人瞬間呆住。
天降流火這麼離譜的事居然是真的,一詩覆滅十萬蠻夷,蘇長歌這個聖人可比上一代朱聖要有排麵,簡直是活神仙。
而且不用想也知道。
當天降流火這件事流傳出去後,蘇長歌的聲望將膨脹到何等地步。
到時即便是皇帝也是拍馬不及。
天命二字的含金量太高了。
之前說是天命之子,還可以說是笑談,或者稱讚蘇長歌的天賦驚人。
可這波天降流火。
妥妥的石錘天命之子的身份。
蠻夷十萬騎兵強吧?
結果跟蘇長歌為敵,老天爺反手就是天降火雨,助他覆滅十萬敵軍。
這不叫天命叫做什麼?而且彆管是不是巧合,亦或者人為,落在天下百姓的眼裡,這就是身具天命的最好體現。
心念至此。
身為儲君的太子卻沒有半點忌憚。
恰恰相反他還很高興。
這就跟你可能會忌憚一個屢立戰功,手握重兵的將帥。
怕對方突然黃袍加身。
可麵對蘇長歌這樣的天命掛壁,忌憚又怎麼樣?對方要是真想登上帝位,隻需振臂一呼,你便連反抗的餘地都沒有。
在這種情況下。
蘇長歌反而不會去謀求帝位。
原因很簡單。
不值。
當不當皇帝對他沒有任何實質好處。
而一旦謀逆,還會引來世人的口誅筆伐,同時違背儒家的大義。
此外,太子也相信蘇長歌不是這種人,若他真的貪圖權利,不可能親赴前線,更不可能得到儒道認可,天命加持。
心念間。
欽天監老監正的聲音打破了沉默。
“前線大捷!”
“老臣在此恭賀陛下!”
老監正開口,滿臉欣喜之色。
他剛才也被戰報給震撼到。
沒想到蘇長歌此子竟有鬥轉星移,天降流火的本事。
但很快他便回過神來,自己前來彙報吉兆,正巧又是前線大捷,這不正好說明自己靈驗?陛下再摳門也要賞賜點東西吧?
而他的話也的確吸引到老皇帝注意。
“於我大晉而言。”
“此次天象變化,的確是千萬古未有的大吉兆。”
老皇帝此時正在興頭上,看著欽天監兩人,大手一揮的說道“欽天監監正,勘查天象有功,賞白銀千兩,玉如意一柄。”
“老臣拜謝皇恩!”
得到賞賜,監正立即躬身相拜。
同時心中萬分感激蘇長歌。
要不是這位聖人,自己八成也難以拿到陛下賞賜。
而且最重要的是。
此戰一勝。
往後大晉可享百年太平。
畢竟若是有的選。
除了野心家,誰不想過太平日子?誰願意朝不保夕的苟活著?
“來人,將此戰報謄抄數份,公諸於百官和天下百姓!”老皇帝此刻很興奮,恨不得立刻讓全天下百姓都知道這場大勝。
相比於真刀實劍的擊潰蠻夷。
天降流火的意義無疑更大。
一來彰顯了大晉乃是天命所歸,跟大晉作對就是跟聖人和天地為敵。
二來就是震懾內部宵小,在天地偉力麵前,誰不害怕?又有誰敢站出來公然跟皇權,跟聖人做出的決策唱反調?
可以說,此戰過後。
隻要蘇長歌不中道崩殂,前線又不突然崩盤,大晉江山可謂固若金湯。
在此局麵下。
他也有足夠的底氣來推行新政!
“諾。”
此時,隨侍太監應了一聲。
而後上前接過戰報,立即下去安排人謄抄邸報和告示。
做完這一切後,龍顏大悅的老皇帝並沒有閒著,也沒有去批閱奏折,過於興奮而靜不下來的他,直接拉著太子的手向外走去。
“父皇,您這是要去哪?”
太子有些不知所措。
“去太廟!”
老皇帝容光煥發的說道“此等大捷,焉能不告知曆代先帝!”
聽到這話,太子轉念一想也是。
首戰覆滅十萬敵軍。
根據戰報所述,這還僅是天降火雨的威力,沒算上之後追擊敵軍的斬獲。
而大晉開國數百年來,麵對蠻夷雖然互有勝負,但還從未取得過如此大勝,換做是自己,怕是也忍不住去找老祖宗吹比。
畢竟先祖沒能辦到的事。
在我這朝做到了。
不論是告慰先祖在天之靈,還是彰顯自己的賢明,都理應去太廟一趟。
太子正想著。
耳邊又傳來父皇的聲音。
“皇兒,你覺得封賞蘇長歌什麼好?”
老皇帝突然開口。
此言一出。
太子自然是不敢回答。
畢竟這可是潑天功勞,又不是芝麻大小的事,必須要聖心獨裁。
否則萬一封高了,人家念你的情,這不跟皇帝搶人情嗎?封低了更不用說,兩邊都得罪,因此還不如閉嘴什麼都不說。
此時,見太子遲遲不給反饋。
老皇帝才意識到什麼。
“皇位將來都是你的,讓你說就說,你我父子之間不必遮掩。”
老皇帝開口。
得此大勝,他這輩子值了。
足以告慰曆代先祖。
更彆說之後還有惠及天下的新政,這兩樁功勞足以將他送上中興之主的位子。
之所以詢問太子,也不是什麼猜忌試探,就是單純的詢問下意見,畢竟天下將來都是他的,他對蘇長歌的態度很重要。
而此時,太子聽到父皇的話。
本能的想跪下說不敢。
但看著父皇那真摯的眼神,也知道現在不是故作矜持的時候。
隨後,太子開口。
“父皇,兒臣以為蘇卿此次立下汗馬功勞,對江山社稷有大功。”
“理當加九錫,封爵為王!”
太子毫不避諱的說道。
說實話,彆說是封王,他現在恨不得跟蘇長歌歃血為盟,結為異姓親兄弟。
兩人關係越是親近,自己這皇位就越穩,而且將來改革動刀,有聖人替自己背書,政令推行下去幾乎沒有任何阻撓。
此時,老皇帝聽到兒子的話。
不由點了點頭。
他心裡也是這麼個意思,直接讓蘇長歌位極人臣,登上權利巔峰。
一來這潑天功勞必須得重賞才能服眾,二來蘇長歌可是大晉吉祥物,帶自己躺上中興之主的廟號,這功績自然不能虧待。
不過這功勞卻不能現在封賞。
前線將士仍然在苦戰。
這時不管是單獨冊封蘇長歌,還是集體論功行賞,都是極不明智的事情。
要封,也要等到此戰結束。
收複燕雲再封。
到時直接整個楚王或者秦王,然後再去泰山封禪,祭天告祖!
中書省內。
官員們聚在一起談論天地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