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美利堅到法蘭西!
第284章聽領導的,慢慢打!
俾斯麥不僅上台了,還在上台一周後,就在下院議會發表了著名的“鐵血宣言”
“當代的重大問題並非通過演說和多數派決議就能解決的,而是要用鐵和血來解決。”
威廉一世不知道是惶恐,還是擔憂,亦或者是絕望,他對俾斯麥說“我很清楚這個結局。他們會在我歌劇廣場的窗前砍下你的頭,過些時候再砍下我的頭。”
而俾斯麥則回應道“既然遲早要死,為何不死得體麵一些?是死在絞架上,或死在戰場上,這之間是沒有區彆的。我們必須抗爭到底!”
跟陳勝的話是不是很像?
“今亡亦死,舉大計亦死,等死,死國可乎?”
不能說一模一樣,隻能說一個是德語一個是種花語……
這麼重要的信息,電報裡提都沒提。估計不管是法國人,還是德國人,都當普魯士這個新任首相是個牛皮衝天的嘴炮。
所以菲利普著手布置情報站入駐法德,十分有必要。
戰爭也許就是那一哆嗦,但這一哆嗦之前,還有很多前奏工作要做。
不然,就跟麥克萊倫一樣,空有優勢兵力,臆想敵人強大,不敢打,瞎打。
天寒地凍,北風呼嘯。
波多馬克軍的伯恩賽德軍團和新一軍的波特軍團,死死的釘在裡士滿身後20英裡的彼得斯堡。
因為當時登陸後第一時間搶占彼得斯堡,給了裡士滿反應的時間。
所以後麵等他們站穩腳跟,再向裡士滿進軍的時候,本來要北上支援“石牆”的、羅伯特·李的四路大軍的最後一路,朗史崔特第一時間回防。
憑借破爛的交通條件,和剛剛連續大勝士氣正高的士兵,抵抗了伯恩賽德的背後偷襲——那會“石牆”已經在哈珀渡口修建防禦工事了。
伯恩賽德怎麼說呢,目標明確的小戰役可以打的乾脆利落,但複雜一點,自主一點的大戰役,他就開始有點求穩,有點慢了。
這是他的性格決定的。
曆史上伯恩賽德在麥克萊倫下台後,也接管過波多馬克軍團,也是這種性格,導致了大敗,兩個月就下台了!
要是菲利普來帶隊背後偷襲的話,說不定那會就打到了裡士滿城下。
不過伯恩賽德是打不過去裡士滿,但裡士滿,也打不下他和波特駐守的彼得斯堡。
他們沿著阿普馬托克斯河布防,放出諸多偵查騎兵,除非南軍敢無視波多馬克軍團主力,大舉圍剿。
羅伯特·李主動進攻馬裡蘭州,最後損兵折將,也就菲利普養匪自重,不然那一波就能將他們帶走了。
無論他怎麼進攻,伯恩賽德和波特的大軍穩穩當當。
現在,堂堂裡士滿,隻有一條鐵路線可以從南方腹地運輸給養,還隨時要小心被彼得斯堡的北軍破壞。因為南軍沒法將彼得斯堡的北軍團團圍住!
裡士滿的內心,就跟這時候的天氣一樣,哇涼哇涼的,零下了!
甚至有聲音傳出來,他們想遷都了!
等到波多馬克軍團主力南下,他們將逃無可逃。
這也是林肯和內閣,以及國會,不催促波多馬克軍團主力出征的原因之一。
也是林肯甚至有閒心參加克洛斯·格林豪上校的婚禮的原因之一。
大家都覺得,南方已經進入了倒計時。
但南方不覺得,他們覺得還可以再堅持堅持,因為他們在西線還守得穩穩的,他們大可以退守中部,那裡遠離海洋,北軍的海軍將沒有用武之地。
北軍為什麼能釘死在彼得斯堡?因為這些家夥就是海路繞過去的!後勤也靠海路支持。
戴維斯甚至派人和法皇拿三談判,以同意法國殖民墨西哥為條件,爭取法國的支持。
法國的巴讚將軍已經於10月率新一批援軍抵達了墨西哥,將墨西哥打的節節敗退。有沒有戴維斯的裡士滿政府的同意,有什麼區彆?強者還需要弱者的同意?
法國轉頭就拿這個條件去跟林肯的華盛頓內閣談判。
畢竟,法國也看出來了南方的不給力,南方的承諾不值錢,但可以去跟北方談談嘛。
林肯的想法是隻打一個敵人。之前的英國遊輪事件他們就給英國道歉,這會法國來拿捏了,林肯既不想這個時候得罪法國,也不想答應法國的條件,家門口被人殖民,那是恥辱啊。
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這話就當放屁了麼?
(曆史上的門羅主義,美國把美洲當成自家勢力的後花園)
聯邦就一直拖著不給答複,跟法國周旋。然後開始催促菲利普快點打垮裡士滿,不給法國乾涉的機會。
菲利普自無不可,經過一個多月的偵查、諜報,各方信息彙總,他的情報係統基本確定了羅伯特·李的北弗吉尼亞軍團布防情況。
“石牆”傑克遜的第二軍,有大軍3萬人左右,兵力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加強。
從哈珀渡口撤出後,第二軍退守庫爾佩珀,控製奧蘭治華盛頓的鐵路,遏製波多馬克軍團直接從馬納薩斯南下。
而原本曆史上,他這會是駐守在謝南多厄河穀的溫徹斯坦,保持著隨時可以再次入侵馬裡蘭的態勢。而且波多馬克軍團南下的話,也可以威脅軍團右翼。
之前的兩次奔牛河戰役,無不如此。
但現在,曆史已經變了。
菲利普對此一無所知。
他隻覺得敵人大概知道他喜歡沿著鐵路和河流進軍的喜好,死死把守了鐵路樞紐。
朗史崔特的第一軍,5個師,大概4萬人,駐守在裡士滿南的切斯特,和伯恩賽德的大軍隔河相望。看樣子已經放棄收複彼得斯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