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鄭端允上月剛滿及笄之年時,雖然母親並非睦王正妃,鄭端允並非嫡女。但大吳皇帝卻仍頒發聖旨,親賜其為“靜姝郡主”。“靜姝”同樣是皇帝親自定名,取義“靜女其姝”,可見皇室的對郡主的喜愛。
世人說起這個鄭端允,除了聯想到其顯赫的出身外,最深的印象就是此女“有才”。在鄭端允八歲時,已經展露出在文學中的絕頂天分,文淵閣大學士杜寅對其詩甚為推崇,稱其詩風“清和綺麗有唐人風度”。
鄭端允十二歲生日時,睦王想送一個禮物給鄭端允。他知道女兒愛筆,因此特意相請名動天下的製筆大師畢專毫為自己的女兒打造一支筆。但是畢大師卻拒絕了,因為久已成名的他,無數的文人雅士都以獲得他親手製作的筆為榮。但畢大師覺得他的筆不能成為文人們風花雪月、無病呻吟之用。因此他立下規定,他隻向翰林學士製筆,申明他的筆隻能為社稷、為萬民而書。但因為鄭端允隻是一個女子,肯定無法參加科舉成為翰林,因此畢大師拒絕了,隻是讓自己的弟子劉至臻代做了一支筆帶給鄭端允。這事讓睦王非常生氣,但鄭端允與劉至臻接觸後覺得此子才華內斂,判斷其日後必然大放光彩,於是揮毫寫了一首《贈製筆生》給劉至臻“筆生來自吳興郡,贈我霜毫秋兔款。我雖識字不善書,徒用珍藏心耿耿。請君持獻白玉堂,翰林學士摛文章。更放巨管如長虹,寫出天家日月光。”
詩中,在體諒畢大師筆的堅持外,同時也在歎息自己是女兒身,無法參加科舉的遺憾。最後,鄭端允對劉至臻進行勉勵,將筆轉贈,希望他有朝一日高中成為翰林。劉至臻當時隻有十四歲,從小就跟著畢專毫學習製筆,雖然也讀過四書五經,但是自己從沒有考慮考取功名。因此獲得鄭端允詩詞後,馬上麵紅道“謝謝小姐鼓勵,但我還年輕,才疏學淺,而且我生性淡薄,隻是希望以後能象師傅一樣做一名製筆大師,老了以後垂釣江湖即可”
哪知,鄭端允聽聞後並未多言,提筆再贈他一首《效古》,全詩為“人生天地內,翕歘如轉蓬。有材不早如,老去悲途窮。甘羅豁達士,意氣自豪雄。奉辭使列國,十二登上公。早達勝晚遇,應鄙垂釣翁。”據說,劉至臻看到詩詞後,當時愣住了。失魂落魄地告辭回家後,沒多久就拜彆了師門,拜入當地一位大儒門下,學習科舉之道,一時傳為佳話。
睦王知道事情經過後,看著手中的兩首詩詞懊惱又無奈地歎氣道“天妒我兒,縱有狀元之資,卻無狀元之軀”。
無法參加科舉的鄭端允,另辟蹊徑開始另外的文學嘗試。十五歲生日當天,鄭端允出版了一個作品,卻不是什麼詩集,而是令人大跌眼鏡的通俗小說《白發仙女傳》(致敬梁羽生先生)。這是世上首部的以女性為第一視角寫的俠客類誌異小說,題材新穎,裡麵既有婉約細膩的詩詞歌賦,也有平白如話的通俗話文,更有淒美的愛情故事。本書尤其深受女性讀者追捧,甚至成為宮中娘娘妃嬪日常閒談的主要話題,書中女主那鶴立獨行、隨性、敢愛敢恨的形象成為眾多女子心目中偶像;但男性讀者,則為男主結局打抱不平,認為男主是一個從小遵從禮教、心地善良的俠士,在處事上兼顧多方態度,對女主也是一片真心,而且也為女主改變良多,隻是不能完全按女主要求不顧一切拋棄習俗的所有而已,結局不應如此淒慘。但無論男女讀者,都對女主那最後一夜白頭,男女主天各一方的結局痛心不已。據說,皇後娘娘甚至傳話給鄭端允,希望其儘快出續集,要求男主最終取得優曇花,為女主重新換來那三千青絲……
《白發仙女傳》一經出版,便洛陽紙貴。被當代文豪易山居士親自點評為“易安之後,鸞鳳之作,雅俗共賞之集大成者”,其中鸞鳳既指作者出自女子,更是引用“筆起鸞聳立,章罷鳳騫騰”名句,將鄭端允的才華人氣提升至同齡人無法企及的高度。所有人都對這個據聞有望問鼎天下第一美人寶座,同時又雅能寫詩詞、俗能寫淒美愛情白話文的深閨鄭端允好奇不已。憑借這本書,鄭端允與皇都的另一名年紀稍長有當今詩詞第一才女之稱的薛較姝並稱為“東雲西雪”。
雖然封號中的“靜姝郡主”有一個靜字,但這個郡主卻不怎麼愛安靜。由於自小被爹娘寵愛有加,鄭端允跟一般的大家閨秀不大一樣,她生性活潑,甚至有點頑皮;雖熟讀詩文,但一點都不迂腐。天性淳樸,不大愛擺架子,與仆人、丫鬟都很親近,深得府中上下的喜愛。
這是鄭端允第一次離開父親封地睦州,去往儒家聖人出生地——青州,參加十一月二十日舉辦的詩友會,會議由皇太孫孫允炆牽頭舉辦,而據朝中權威消息稱,因前太子孫標不幸夭折,皇室有意將皇太孫立為儲君,令人不禁浮想聯翩到這次詩友會又是一場政治聯姻。
為了確保女兒的出行安全,這次睦州王可是下了血本,由王府武功排名前十、早已進境武道七級多年的獵鷹子王冀統率。另外,近年來,睦王大肆招徠各類江湖武功五級以上強者,組成上千人狼嘯閣,本次便有近百狼嘯閣成員隨行。
在西大陸上,武功級彆一共可分為十級,每個級彆又分為初中高三階,前四級是一個層次,名為“登堂級”,一個資質不是太差的人若得到名師指點,輔以後天努力,幾年到幾十年內基本能達到四級水平。五級至八級統稱為“攀峰層”,這些層次的人已經是中強者,要求習武者除了後天的努力外還要有過人的天賦作為底子。在攀峰層中,每一階提升都非常困難,而級彆之間差距更如鴻溝,越級挑戰成功率非常低。八級與九級間的差距則可以用天壤之彆形容,達到九級的可以稱為武功宗師,此級彆者全天下寥寥可數,除天賦、勤奮外還需要有大機緣才可以。至於十級,那是傳說中的級彆,因為目前為止曆史隻有一人達到過。
除狼嘯閣近百名高手外,王府還派遣久經沙場的500名士兵保護隨行。加上過境各州在境內也會派出500州兵護送,這樣的送行規模理應可以嚇退所有不懷好意之徒。
秋天的白晝開始變短,此刻天色開始變暗,隨行車隊進入平陵湖區驛道。今年青州入秋早,驛道兩邊的樹木已經開始卸下厚實的葉裝,地上鋪滿厚厚紅黃相間的落葉。現在是枯水期,平陵湖水麵較低,水中有幾隻不知名的水鳥在悠閒遊蕩,時不時把脖子伸進水裡抓食。捎帶冷意的秋風從湖麵吹來,舒緩人的神經,感覺醉醺醺的,讓人感覺很舒服。
“小姐,你想看的景物據說就在湖中央,今天可看不到喔”丫鬟綠萍笑嘻嘻地和郡主打趣道。
“嗯,沒事,這次父王本意是為了讓我好好遊學一番,所以這次提前了兩個月多出來,時間充裕得很,待今晚安頓下來後,我們明日讓當地官府安排舟楫好好遊玩幾天”鄭端允透過丫鬟綠萍掀開的窗簾角,輕閉雙眼,她崇尚自由,這次出行大有“久在樊籠裡,複得返自然”的輕鬆感覺。秋風溫柔地挽起她兩鬢的青絲,她深深地吸了一口氣,感受那醉人的秋意。
“綠萍,你看那邊的幾棵是不是梧桐樹?”鄭端允指著遠處幾棵樹葉微紅的樹木驚喜地道。
“是唉,小姐,沒想到在我們睦州那麼珍貴的梧桐樹,居然野生在這個驛道上”綠萍開心地道。
“鳳凰非梧桐不棲,中原地帶真的是物阜民豐啊”鄭端允讚歎道。
此時,天空傳來幾聲鳥鳴聲,鄭端允睜眼望去,發現晴空上有一隻大鶴悠然翱翔,“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至碧霄”的詩意悠然而生。突然,腦海詩意靈光閃現,鄭端允口中低聲吟道“梧桐葉上秋先到,索索蕭蕭向樹鳴。為報西風莫吹卻,夜深留取聽秋聲。”
“小姐,好詩,好詩!我們小姐最有才了”綠萍拍著手稱讚道。
“好在哪裡?”鄭端允瞪了丫鬟一眼,她知道身邊這個丫鬟很多時候其實並不懂詩詞,有時候就是為了取悅自己。
“嗯,就是詞句很那個——”丫鬟臉露尷尬,撓撓頭,但她反應很快,想起之前小姐朋友談論詩詞時的情景,急中生智道“就是很通俗易懂,但用最簡單的詞句,描寫出最深奧的東西”說完,丫鬟如釋重負地拍拍胸脯,也在為自己的機智而喝彩。
噗呲一聲,鄭端允被丫鬟逗樂了。隊伍在主仆二人的嬉笑逗樂間緩慢地走進了驛道深處。
隊伍領頭的王冀中等身材,樣子看上去並不起眼,但眼中精芒顯露,內功修為已臻化境。看到車隊進入的驛道兩邊是樹林,江湖經驗豐富的他已經開始警惕。
突然,前方一隻不知名的大鳥從樹林飛掠而出,已經緊繃神經的王冀心裡一驚,一股不祥的預感湧上心頭。他緩緩地舉起右手,副手見狀,吆喝著傳令隊伍停下來。隊伍逐漸停下來後,因行進產生的聲音逐漸平息。王冀環顧四周,靜靜地傾聽。他之所以江湖人稱獵鷹子,除了輕功了得外,耳目靈敏如鷹凖。突然他隱約聽到了驛道兩旁有若有若無的呼吸聲,臉色大變,大聲喊道“有刺客,防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