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道殺劫!
石川對於佛修一道實在是知之甚少,聽了白曲河這一段話不禁有些頭大,但他還是將每個字都牢記於心,以便後麵慢慢推敲。小說更新最快
然後石川問道“還有呢?”
白曲河帶著些許笑意道“當時魔祖與妖祖都未說話,唯有太清道祖說道,天地誕生之初甚至是誕生之前的麵貌已無從可考,那麼最初的一根因果線也就無法撿起,就如今而言,因果連線已經紛繁複雜到無法計數,若是一條條剝離開來,不知會是如何浩大一項事情,而在太清道祖看來,唯有簡單才是至理。”
“唯有簡單才是至理。”石川不斷回味咀嚼著這句話。
“所以道祖本人並不太讚同佛祖的道,他從另一方麵提出了自己的所得,那就是從最基本最根本之處探尋,道祖以其無上境界,提出了微原的說法,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道祖他是要由一而知萬物,反過來又由一而得道。這一點倒是和佛祖的須彌芥子之說有些共通之處,隻不過道祖語中的微原是已經細微到幾乎無法再分的地步,而且天地萬物都是由無數微原交織組合而成。”
“無可再分?”石川努力運使靈識,想要以自身去體驗道祖之道。
白曲河的笑意不斷擴大,最終大笑道“不要試了,你即便感覺到的最細微處,在他老人家眼中也還是個猶如山嶽的龐然大物。”
石川嘿嘿一笑,不再動作,“還請前輩接著說下去。”
白曲河喝了一口茶,續道“恩,兩位誰都不能說服對方,因此後麵便各自沿著各自的道路走了下去,漸行漸遠,直到後來都遇到了無法克服的困惑。”
石川被噎住了,這兩位大能還產生了無法克服的困惑?
“困惑首先在道祖這邊產生,道祖經過長時間的觀察發現,微原的運行規則竟然是雜亂無章並且毫不連續的,而且還有一點,道祖發現當其放出一粒微原到極遠處時,在感知與不感知那玄之又玄的一刹那之間,微原竟然截然不同,但反推到我們每個人都能感知到的世界來說,一切都是那麼的井井有條,太陽每日生落,水流永遠向低,好比一塊普通的石頭,你能想象它堅硬穩固的形態是如何由倏忽大小,倏忽遠近的微原組成的麼?”
“呃,不能。”石川搖頭道。
白曲河大笑道“你與道祖還是有差距,道祖解決了這個問題,但對於看與不看之間是點還是線的問題,他老人家依舊困惑。”
石川同樣大笑,能把我跟他老人家比麼,這不是磕磣人嗎。
沒有理會石川的小小尷尬,白曲河接著說道“佛祖的因果法義也出了問題,本來是沒有太大的問題,佛祖曾言,由前因而知後果,大體上完全無誤,雖有些許繆差,也可不計。但後來道祖對其說了看與不看之差,魔祖又問到為何不是先有果而後成因,佛祖細細推演之下,驚覺其推演本身也在因果之中,不推演不能得其結果,推演卻又失了令其自然發展的本意,而且對於道祖所說的微原,確實有股不知名的擾動在其中,不能完全確定,這對於因果法義而言,不確定是無法容忍和避開的,至於魔祖所言,佛祖斥為荒謬,卻又無法有力反駁。”
石川不住點頭又搖頭,到最後他也不知道是該如何是好。
“再往後,就是那兩句有名的箴言了,道祖說,道可道,非常道。佛曰不可知,不可說。”
石川咕咚咕咚將一杯茶水全數吞進腹中,長出口氣問道“另兩位呢,又如何?”
白曲河隨手將兩人茶杯加滿,悠然說道“下麵就牽扯到一些大點的事情了,妖祖的想法一向直接,對其而言,唯有現在的一刻才是真實的,過去,未來終究隻是虛幻。他所想要的隻是現在拿到手中的真實。妖祖說到,既然想要知曉一切,那麼就將一切置於我手,如此一來豈不事事儘在掌握之中?而當他能夠將整個天地納入掌中,此時就是刹那永恒。”
“這也是幾乎打破了天地四方的人妖大戰的一個重要成因,後來妖祖本人甚至親自出手一次,也不可避免地引發了道佛兩位的不滿,道祖的不滿在於他們這個層次的修士若不管不顧出手,會破壞天地之間的平衡,佛祖當時正沉浸於因果法義中,人妖之戰一起,妖祖出手乾涉,世間的因果連線霎時不知比以往龐雜了多少萬倍,於是乎,兩道光芒自九天之上、極樂之地同時升起,妖祖雖然強悍無比,卻也隻能無奈陷入沉睡。”
石川吃驚道“這便是上古人妖大劫的起因?”
白曲河笑道“即便不是最終的原因,應該也差之不遠,你以為能夠將這三位都牽連出手的大劫是什麼原因造成的?站到了這個高度以後,還能有什麼可以令他們動心呢?是法寶?靈脈?勢力?還是意氣和麵皮?這些都是浮雲而已,甚至連浮雲都算不上,他們真正關注的唯有自身前行的大道。”
“再之後,道祖決定摒除自身帶來的影響,站在天地大道的角度,甚至是超脫於天地大道之外去看一看到底是怎樣,道祖言道,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這便是道祖想要達到的境界,即先融合同化,後超脫而出,這也是道祖合道的開始。”
白曲河站起身來,如同方才石川一般向天空望去,“佛祖則準備建立轉生殿,想要依此而自掌因果,來世轉生一則的提出,就是此巨大手筆的,十六劫前的道佛之爭就此拉開大幕,不過此役中道祖、佛祖兩位大能均未出手乾涉,最終佛修一脈西遁,我感覺卻是與佛祖自身對轉生因果論的懷疑,以及與那個不確定有著莫大的關係,而後佛祖認為,不確定的根源在於其他天地與本方天地的聯係,因此在之前因果法義的基礎上,提出並闡釋三千大千世界因果輪回之說,之後開始積聚香火願力,本尊則力求寂滅後以無上神通保得真靈不滅,真正做到與無數世界中的本人融合化生,進而俯瞰全部一切,將乾擾降至最低,這也即是小乘佛法與大乘佛法的分界線。”
石川撓頭道“難道還有三千個我同時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