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宗保佑我建立了千年世家!
六國合縱以燕國為首,倒不是因為燕國實力最強,而是另外五國之間各有齟齬,互相不服。
於是樂毅奉燕王之命,得以統帥六國百萬之兵攻齊,這是他一生最榮耀的時刻,注定要記載於青史之上。
天下之間的士子,大多數皆是輕生死,重名利,為了青史留名的機會,奔走於各國,哪怕是那些求得富貴的,或許轉眼之間就是身死,但依舊無法阻止後來人的追求。
樂毅站在高台之上,望著台下聽令的六國將領,感受著四方吹來的濕潤的風,林立的鐵甲,森寒的氣勢,他明白自己的人生巔峰或許就是這一刻。
樂毅緊緊地攥著手中的利劍想道攻滅齊國,報答燕王的知遇之恩,這是我所能做的。
樂毅是真正的天才,不論是治國還是統兵都是上上之選,燕國底蘊太差,樂毅治國二十餘載,還是不能讓燕國真正的化為天下強國,但是現在六國之兵齊聚,樂毅的軍事才能終於有了發揮的餘地。
麵對洶洶而來的六國合縱之軍,齊國自然知道不能死守,這些駐紮城池的都是貴族,需要臨淄城的調配才能相互配合,若是據城死守,定然會被各個擊破。
齊國之中沒有那種高山險阻,於是齊軍臨水防禦,希望能在六國之軍渡河之時攻擊,從而打敗合縱之軍。
樂毅見到此景,朗聲笑道“齊國居然儘起大軍與六國而戰,這是取死之道啊,莫非齊將是將自己當作素王了嗎?
眾軍聽吾軍令,渡河!”
半渡而擊不是什麼時候都能夠奏效的,這就是樂毅嘲笑的原因,這又不是大江大河那樣的天塹,燕齊之地的河流根本阻止不了大軍的行進。
合縱與連橫最大的問題就是參盟各國的心不齊,互相拖後腿,基本上都是因為這樣的原因,最終才會被以少勝多。
齊國之所以敢於和六國之軍一戰,就是篤定六國不可能配合默契,隻要攻擊薄弱的地方,或許有機會直接將六國之軍席卷,此戰未必不能勝。
畢竟齊國的實力並不弱,是有一批足以改變戰爭形勢的精銳存在的。
但是樂毅是天才統帥,他並不讓各國協調作戰,而是為各國製定自己的作戰目標,這樣既能用六國之力,又能避免六國之力互相扯後腿的事情發生。
雖然大量的人力一定會內耗掉,但六國加起來的實力本就超過齊國,所以問題不大。
在樂毅的指揮下,六國之軍向前,齊國猛攻韓國之軍,但是另外五國之軍卻不亂,依舊向前攻齊國。先前有些混亂的韓國軍隊在燕國軍隊扛住齊軍的過程中重新整齊,這讓齊國貴族心中升起濃濃的不妙之感。
齊國先祖是太公望,在周王朝之中武王、素王、太公望三人就是軍神。
武王承天受命,戰無不勝,尤其是衝鋒陷陣,勇不可擋。
素王通天徹地,有神鬼莫測之能,是人間之神。
太公望則是人間將帥的極致,他所著的兵書是齊國公室最大的財富。
公子申一見合縱軍的布陣和短暫的交手就立刻說道“合縱六國的統帥不是尋常之人,這是齊國的災禍啊。”
如果要問比麵對兵精糧足的敵人更可怕的事情是什麼,那就是敵人還有一個極其優秀的統帥。
戰場之上呼聲震天,齊軍在儘力頑抗著,無數的箭矢互相一波波的射來,著甲的盾兵頂在最前麵,隨著鼓點的聲音前進,即便是身邊的戰友已經倒下依舊沒有一刻停下。
因為洶湧的人潮就在身後,隻能不斷地向前,血液在紛飛,突兀死去的士卒宛如倒伏的麥子一般紛紛栽倒。
六國的軍隊在節節勝利,但是除了燕國之外,另外五國的臉色則非常奇怪。
一場戰役還沒有打完,所有人都已經看出了齊國似乎有些弱,或者說燕國強的有些出乎意料。
單以軍隊來說,燕國起碼有齊國一半的實力!
這是相當了不得的,燕國一向積貧積弱,而齊國最弱的時候都是二流強國,現在燕國竟然在不聲不響之間,發育到了現在的地步,這各國都不得不感到心驚。
他們之所以答應燕國攻齊,是想要打擊齊國,而不是讓燕國這個新的強國崛起。
但是現在箭在弦上,根本不需要齊國連橫,這五國就已經想好,打完這一仗,重重打擊齊國之後,就立刻撤軍,絕不能讓齊國陷入滅國的危機之中。
最終在五國摸魚牽製的狀態之中,樂毅率領著燕國鷹揚銳士,一擊克敵,齊國士兵戰死無數,大纛旗幟傾倒,戰車被直接丟棄,淩亂的屍首到處都是,戰車之中不時便可以見到滿身重甲的貴族伏屍在上。
齊國出戰的貴族之中,大多數都直接身死,隻有公子申等少數人得以身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