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女孩見到父母親都在哭,於是也盈盈的哭起來,粉雕玉琢的小臉上流下兩行淚痕,讓人心疼不已,縱然是周圍心智堅韌的敢戰士,也不禁感傷起來。
洛盛帶著驚異的目光望向小女孩,他從這個小女孩身上感受到了一絲特質,收回探究的目光重新望向跪在地上的王三夫婦。
先讓人將他們攙扶起來,然後才仔細的詢問起來。
王三將自己所遭遇的事情全盤托出,周圍的敢戰士們紛紛怒發衝冠,沒想到昭城之外的官吏竟然黑暗到了這樣的地步。
雖然是王三的一麵之詞,但洛盛心中實際上已經相信了。
因為這非常符合現實,但即便已經相信,秉持著兼聽則明,偏聽則暗的好習慣,洛盛還是決定要親自去看一看。
況且他從河西一路走來,本就是要看一看,這天下會在這些政策之下變成什麼樣子。
現在王三的經曆就非常的典型,發生這種事情的,絕對不僅僅是他一個人,而是無數人的經曆。
“等到雨停之後,就到郡中看看。”
洛盛下令,王三一家被帶到彆的屋中休息,還有預防風寒的藥物和薑湯,王三離開之後,管家走上前來低聲道“公子,若是前往郡中察查這件事,是不是低調一些?
臣擔心有的官員會狗急跳牆,鋌而走險。”
洛盛聞言有些沉默,管家的話,實際上是洛氏之中的一種理論,被叫做“洛氏逆流法則”。
這個概念的名字取自“逆水行舟,不進則退”,主要意思是——隨著一個王朝存續時間的變長,即便洛氏什麼都不做,敵人也會越來越多。
一個王朝草創的時候,皇帝英明神武,關愛百姓,臣子們也大多清正廉潔,能克製住自己的貪念,這個時候洛氏的道德水準雖然高,但還不算是特彆紮眼。
但是隨著王朝的存續時間變長,吏治敗壞,權貴腐朽,天下烏鴉一般黑的時候,羽毛潔白的洛氏就會顯得越來越紮眼。
尤其是洛氏還不願意和光同塵,而是依舊特立獨行,在很多人看來,洛氏活著,他們就活不了,就享受不了。
現在的大漢還沒有走到這一步,至少貴族的墮落還沒有這麼快,皇室、諸侯王、列侯之間的平衡保持的非常好,目前列侯們還是想著打仗維持富貴,還沒有將爪子伸向普通的百姓。
但是官吏不一樣,這些人大多數是郡縣豪強出身,不需要像列侯和諸侯王那樣天天擔心封國消失,這些人家中都有藏書,代代輸出官吏,反而穩得很。
在一個權力場上,掌握權力的永遠不會是一時之雄,而是長時間把持權位的那些人。
在後世的明清時期,那些縣太爺很多都是被胥吏架空的,若是願意和光同塵,那還能穩穩的待個年一遷。
若是想要做些事,那可就要看看誰的手段高了,若是朝中有人保,那還能灰溜溜的離開,若是沒人保,直接扒了官皮,甚至丟了性命的也不在少數。
看看現在和洛氏交好的呂氏和安陽韓氏等,很多事情都要詢問一下洛氏的意見,看看有沒有觸及洛氏的底線。
呂氏好的一點是,對洛氏的底線比較清楚。
安陽韓氏差一些,不過安陽侯經常往昭城跑,這麼多年下來,倒也沒有做下什麼大的錯事。
洛氏這種家族和三國袁氏那種四世三公是完全不同的,袁氏的號召力和聲望可不是因為四世三公,東漢末年的三公是個什麼玩意,誰不清楚?
袁氏是因為擔任三公時,結下了龐大的利益共同體,這個利益集團以袁氏為首,這才是袁氏號召力的來源。
換句話說,是因為袁氏這個帶頭大哥當得好,能給手下人分利益,皇帝不願意給的,袁氏能給,這才是袁氏的聲望來源。
但是洛氏能給那些權貴官吏想要的東西嗎?
不能!
那些人蠅營狗苟,和洛氏截然不同,利益截然相反的雙方,怎麼可能走在一條道路上呢?
這百年來,天下之間崇拜洛氏的越來越多,厭惡洛氏的也越來越多,是不爭的事實。
這就是洛無疾之前想要把敢戰士調往西域,家族中人有些擔憂的原因了,因為家族蒸蒸日上的外表之下,是逐漸顯現的危機,而且是不可調和的危機。
唯一的辦法就是洗牌,重新天下大亂,將那些墮落的官僚和貴族全部清洗掉,但實際上,局勢並沒有非要到那一步為止。
至少在現在,還沒有人敢對洛氏動手。
洛盛想了很多,沉默了許久,然後沉聲道“家族正處於鼎盛之時,目前還沒有任何的跡象,不能因為可能出現的危險就躊躇不前,還是要去看看,不過檢查好馬匹和武器,告訴各位族人,要警惕一些。”
“喏!”
見到洛盛堅持,管家輕聲應喏。
大哥們鑒證少點,我害怕,那樓一層層的刪,我真沒有那個意思啊,我就是單純的針對書裡的內容,寫一些東西。
我決定了,之後我要寫兩種相反的結論,這樣應該鑒證少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