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宗保佑我建立了千年世家!
建安十三年。水印廣告測試水印廣告測試
臨淄城中,洛燕依舊是一身緋色袍,顧盼之間隻見殺氣凜然,威風凜凜,在洛燕身前張燕被綁縛在地上。
洛燕手中提著劍,那劍微微反著光,鋒芒畢露,寒意攝人,劍身上滴著鮮紅的血,正滴答滴答的落在青石板上。
在洛燕腳下,橫側著幾人,皆血流潺潺,氣息全無,竟是屍體,眼見便是洛燕所殺。
洛燕緩緩挑起寶劍尖,厲聲道“悖逆者,當誅之,死於吾之劍下,乃是幸事一樁,平東將軍以為呢?”
張燕臉色很是難看,昂然道“何為悖逆?
本將軍是朝廷欽封的平東將軍,袁本初僭稱趙王,吾不從命,難道是本將軍的過錯嗎?”
洛燕頓時冷笑起來,譏諷道“真沒想到平東將軍竟是如此忘本之人。
這漢室天命墜落可有你張燕一份功勞,現在卻在這裡裝什麼漢室忠臣。
若你真的對漢帝忠誠,那當初就不會投靠我主,明明心中懷著異心,卻裝作忠謹,真是可笑啊。
當初天一道主去世之前,都對你說了些什麼呢?
難道是讓伱做漢室的忠臣嗎?”
張燕感覺很難受,他當然不是漢室的忠臣,但張角當初讓他們找能成事的主公,他之前覺得袁紹就是那個能成事之人。
但袁紹突然稱王,直接讓張燕傻眼,結果他陽奉陰違,直接被洛燕打上門來,張燕還沒打過,直接被生擒,實在是丟人至極。
現在聽到洛燕提起張角,他就更難受,當初結義的各位兄弟,現在就屬自己最慘,成為了階下囚。
對洛燕想要做什麼,張燕當然是明白的。
他現在還沒有躺在地上成為一具屍體,是因為洛燕還覺得他有用,是個可造之材。
當初道主也是這麼評價他的,說他是太平軍中少見的大將之才。
張燕悶聲悶氣的說道“公子,還請收起那些刻薄之語吧。
如今我是您的階下之囚。
萬般想法算計不過是化作虛無。
若是公子還願意相信張燕,我願意再歸順趙王麾下,自此以後,就安心在趙國為臣。”
洛燕有些沒想到張燕這麼光棍,竟然沒讓自己多費口舌,他在張燕周圍踱著步,手中的利劍則一晃一晃,眼中殺意不時閃過,看的張燕隻覺得膽戰心驚,仿佛那把劍隨時都會落下來,將自己的大好頭顱斬下。
這位公子燕,進入青州以來,可真不是翩翩公子作風否則自己也不會落到這步田地。
洛燕想了許多,最終還是一劍斬下,將綁縛張燕的繩索解開,厲聲道“你是個人才,麾下將士精銳,是現在我趙國所需要的。
本將軍給你這個活命的機會,若是不珍惜,下一次死的就不僅僅是你一個人。
這世上最讓人生厭的就是叛徒,此番算是你效忠漢室,以後若是你敢於背叛趙國,我定殺不饒。”
張燕昂揚道“公子請放心,我張燕出身太平軍,這是我張燕此生最驕傲之事,道主曾經教導我等忠義之道。
既然做了趙國袁氏的臣子,自然便為趙國而戰。”
聽到道主二字,洛燕沉默了一瞬。
自己那位大伯啊,實在是太過風華絕代的一個人,他已經死去了十幾年,但天下間卻依舊處處都是他的傳說。
張燕再次歸降趙國後,洛燕使張燕率領一支軍隊前往即墨,去扼守住琅琊郡北上的道路,郭圖辛評等人皆隨軍而行,作為張燕的智囊以及監軍。
將軍配軍師以及監軍,這是如今的標配。
袁紹的主攻一路,沮授和田豐便擔任這樣的角色,在洛燕的調動下,袁紹麾下隻剩下了荀諶、沮授、田豐三個大謀臣。
之所以留下這三人,隻因為這三人通常不會意見相左,形成掣肘。
審配和沮授以及田豐二人皆不融洽,洛燕便將其帶到自己身邊,審配雖然專斷,但麵對更專斷的洛燕,隻能被壓製,就像是麴義麵對洛燕時一般。
洛燕根本不慣著。
青州中,無數的士卒兵甲皆被發動起來,雖然袁紹是主攻一路,但兵力反而沒有青州多,概因袁紹一路要經過渡口,本就無數大規模軍力展開。
青州則地處大河以南,能夠順勢南下襲擊兗州以及河南郡。
洛燕讓張燕率領三萬大軍防守徐州大軍北上。
趙國六萬精兵都在洛燕的統領之下,再加上那些輔兵以及後勤兵力,可以稱一句二十萬大軍!
如此多的軍隊,洛燕自然是沒有能力統率的,但趙國中,有一個人勉強可以。
那就是審配!
審配此人,雖然是文臣謀士,但卻在戰陣一道上極有天賦。
他在幽州戰場上,經過公孫瓚以及燕國磨礪之後,竟然成為了整個河北中最強的統帥,勝過了河北四庭柱,與江東的周瑜頗有異曲同工之妙。
洛燕、審配、張郃、高覽、張燕等河北名將,再加上上百名各級不等戰將,無數運籌全軍的文士,這就是天下第一諸侯的實力。
戰將如雨,謀士如林!
這就是當初形容袁紹勢力的興盛狀況,頂級的戰將,袁紹或許不如曹操和劉備,但若是論數量,能把其他人吊起來打。
望著軍隊漸次開拔,洛燕手中握緊了利劍,目光深邃道“正南,這一戰關乎我趙國氣數,不能敗啊。”
氣數!
當這個詞出現在洛燕口中時,審配瞬間就升起了肅穆的神情。
……
並州。
這裡是漢室遭遇胡亂最多的刺史部,沒有之一。
幽州以北有燕國,而並州以北隻有胡人,這裡商業蕭條,相比中原略顯破敗,但生活在這裡的人卻堅韌至極。
他們猶如狼一般擁有極其敏銳的直覺。
其中的佼佼者就是呂布。
他總是能感受到誰才能得到勝利,進而跳到那一方去,這算是邊郡武人的生存之道。
在中原士人看來,就有了這些邊郡武人都比較反複無常的印象,實際上這不過是生在邊郡之人的生存之道罷了。
袁紹在幽州和燕國皇帝相約稱王的時候,邀請呂布去的時候,呂布根本沒去。
他雖然沒什麼政治智商,但稱王這麼不靠譜的事情,他還是知道輕重深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