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突然之間,從哪裡找宗王出鎮?”
大唐的軍隊,可是雙刃劍,誰敢忽視軍心的作用,尤其是府兵,誰敢忽視府兵的心聲,宿衛天子,一旦激起兵變,那日後可真就是用仇人保護自己了。
所以一旦涉及到府兵之事,那都要慎之又慎。
諸位宰相都愁眉苦臉,一位合適出鎮的宗王,是非常不容易找到的,首先就要能力強,畢竟出鎮可不是去過家家,一旦大唐府兵撤退,宗王就要憑借自己的能力,在蓬萊站穩腳跟,而且還要能向外開拓。
本來齊王一脈已經在這件事上走的比較順利,但突如其來的天災讓一切都毀於一旦,現在前往接手的宗王,就要有更強的手腕。
最關鍵的是,這還不能從旁支裡麵選擇,當初先帝分封的六大王國,都是他的親生兒子,而且是能力最強的三個兒子。
誰都知道,蓬萊可是好地方,雖然天災頻繁,但有許多土地都是熟地,而且還人口眾多,長相和中原基本上一致,文化上也受到中原影響,是六大王國裡麵最舒服的地方。
這地方不可能封給旁支的。
現在……
難道要讓天子的皇子出鎮嗎?
當這種想法升起的時候,幾乎所有人都悚然一驚,當今天子可不像是高祖和太宗皇帝,生了那麼多的兒子,高祖和太宗都有二十多個兒子,但當今天子就隻有八個,前太子李忠和蕭淑妃的兒子已經出鎮了,一個是楚王,一個是宋王,當然,隻是空有虛名,沒什麼實力,是真正的去開荒。
有一個兒子已經去世了,剩下的一個也沒什麼能力,剩下的四子李旦還小,隻有太子李賢和三子李哲,讓誰去,理論上是李哲,但李哲這個人,朝野都知道,用不行來說,或許都有些高看。
他還沒有那個比他小了很多歲的妹妹太平公主聰明,而且聽風就是雨,做事幼稚,喜歡享樂,李治的兒子裡麵,隻有李弘和李賢比較聰明,李哲還不如他的弟弟李旦,李旦雖然也不太有能力,但這個人性格仁善,起碼應該不會亂搞。
排除了所有不可能的答案之後,那剩下的答案就是唯一一個了,那就是把太子李賢弄過去。
“陛下,諸皇子中,隻有太子合適,但太子乃是國本,不可輕動,就算是蓬萊二十年之功一朝覆滅,也不能讓太子出鎮蓬萊啊。”
此言一出,殿中頓時沉寂,沒人敢在這個時候搭話。
曾經有一位賢人說過,人總是喜歡折中的,說開窗戶不願意,隻要說拆房屋,那就願意開窗戶了。
武曌如果直接說讓太子出鎮的話,那自然是行不通的,反對的意見會充斥宮廷,而且即便是武曌,也找不到理由去讓太子出鎮。
如果用一場謀反之類的案件來針對太子的話,那又有些太過於嚴重了,她們母女間,還不至於走到那個地步,洛君薇勸過她,“無論如何,陛下都是太子的母親,母子相殘,千百年後,說出去名聲總是不好聽的,太子現在無禮,辜負您的親情,如果陛下能夠寬恕他的話,史書上自然會多稱讚陛下。
況且越是有傳言的情況下,陛下才更應該用實際行動來讓太子感受到,他就是您的親生兒子,難道陛下就沒有想過,有一天,太子在您的麵前,幡然醒悟,進而道歉泣淚嗎?”
洛君薇一字字一句句的都說到了武曌心中,於是聽從了洛君薇的意見,誰掌握了君王的心,誰就握住了真正的權力,現在洛君薇就有幾分這樣的味道,她對武曌的影響力太大了,比天下九百萬戶百姓加起來還要大,比整個洛氏加起來還要大。
“太子雖重,但重不過天下,當此之時,蓬萊是否能化為諸夏到了關鍵的時刻,府兵的軍心,也到了關鍵的時刻,既然隻有太子合適,那就應當讓太子出鎮,陛下還處於春秋鼎盛之時,等到太子從蓬萊脫身之後,再返回洛陽即可。”
洛君薇走到殿中,向著群臣說出了自己的意見,但殿中宰相都知道,這番話裡,就沒有幾句真話,單純的說年齡的話,那李治確實還不算是特彆大,但李治的那身體,說不準哪天就直接崩了。
說句不好聽的,李治現在還能扛得住,能活這麼久,都是因為武曌在處理政務,不用他費心,要不然他早就不行了。
至於太子出鎮之後還能回來,那就更是搞笑了,誰都知道李賢這一走,就彆想著回洛陽了,一輩子都留在蓬萊上吧。
劉仁軌還想說些什麼,但武曌和李治對視了一眼後,李治微微歎口氣,“就依照吏部尚書所言吧,朕決定讓太子出鎮蓬萊,建立蓬萊道大行台,擔任蓬萊道大行台尚書令,蓬萊道行軍大總管,管轄蓬萊三島上的諸王公之國以及州縣,負責諸軍國事。”
一聽到李治開口,有幾位宰相頓時麵上顯出絕望之色,天子李治就是太子最堅強的後盾,在大唐,如果想要駁回天後的意思,那就一定要天子開口才有勝算,但隻要天子和天後站在一起,那就一切都不可挽回。
許多人都將目光投向坐在上首的武曌,難道這件事早就在天後的預料之中嗎?
他們不得不這麼想。
天後和太子間的矛盾,是擺在明麵上的,而現在,天後幾乎是兵不血刃的,就將太子清理出了洛陽,直接趕到了隔海而望的蓬萊,幾乎終生都難以返回了。
真是可怕啊。
(本章完)
inf。inf(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