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矛盾的對立麵中,存在著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區彆,主要矛盾是決定事物發展方向和性質的矛盾,次要矛盾則在主要矛盾的基礎上起次要作用。”
……
殿中沉寂。
下一刻,天子的手重重拍在禦座上,那封奏報直接被丟到殿下去,發出啪的一聲,天子的聲音響徹大殿,充斥著憤怒,“多少年了。
多少年沒有人敢於如此狂悖的挑釁大唐的威嚴。
諸卿說說吧。
一群吃了熊心豹子膽的亂賊,竟然敢於做下這樣的亂事,大唐該怎麼做。”
天子都已經這麼說,徹底給這件事定性,還有什麼值得問的,不就隻剩下派遣遠征軍鎮壓這一條路了。
但有人不這樣認為,而且敢於在殿上提出反對意見,“陛下,臣以為不應該出兵,將大唐的國力跨越萬裡,投射在遙遠的羅馬,無論是從陸地上,還是從海上,都是一件相當艱難的事情,僅僅運兵所需要的煤炭就是海量。
大唐雖然物產豐饒,但所需要的基本維持物資也多,一旦將這些物資軍管,那國中百姓就一定會受到影響。
而且大軍出外,國中空虛,到了那個時候,若是本土出現什麼大事,那又該怎麼辦呢?
畢竟不僅僅是羅馬有那些新學分子,我大唐以及各個邊疆行省中,這種人也不少,防備本土才是關鍵啊。
臣還請陛下三思!”
這番話也是中肯之言,但是在大唐,這番話就屬於相當的大逆不道,從貞觀年間大唐走上無敵路開始,大唐從來就沒有對任何敵人屈服過,無論是內部的敵人,還是外部的敵人,任何時候都是直接乾,而且總會贏。
大唐的無敵之心就是在四百年中一點點鑄造起來的,到了現在,堪稱堅不可摧。
在這樣的政治環境中,隻有激進派以及認為激進派太保守的保守派。
果然天子聽完這番話,並沒有多加思考,而是頗不高興,“區區羅馬彈丸之地,豈能當我大唐天兵哉?
此番優勢在朕,焉能怯戰而不前?”
這一番話說的是慷慨激昂,天子自己也非常的滿意,隻覺渾身上下充斥著英雄之氣。
兵部尚書一看天子竟然如此,頓時急了,連忙將目光落在洛長青身上,現在看來,隻有洛王殿下能改變陛下的想法,想到此處,他立刻高聲道“洛王殿下,微臣一片肺腑之言,殿下難道沒有看法嗎?”
洛長青已經頗為年老,在這滿殿群臣中,他的年紀也算得上大,本來這個年紀早就應該致仕的,但是天子不讓他走,他也隻能留在朝廷裡麵。
此刻聽到兵部尚書言語,殿中其他人的目光也投過來,皆望著他。
洛長青略一沉吟,手忍不住扣在腰間玉帶上,“李尚書剛才所言,本王認為是有些道理的,但本王想問一句,李尚書可有辦法平定羅馬之亂嗎?”
兵部尚書當即說道“羅馬不過是彈丸之地,他四周皆是我大唐藩屬國,隻要一道詔令,號令諸國討賊,羅馬的毀滅,就在旦夕之間,殺雞焉用牛刀,區區羅馬,又怎麼值得我大唐天兵遠征。”
這下就連天子都慢慢坐下了,他也覺得根本就不用大唐天軍出馬。
羅馬和波斯比鄰而居,在歐洲還有秦國,還有那麼多國家,他們對羅馬的存在,反應肯定更大,定然會出兵羅馬。
而且洛王洛長青這麼問,應該也是如此認為。
但洛長青隨後的話,立刻讓眾人都知道他不是這麼想的,隻聽洛長青手扶玉帶,掃視殿中群臣,而後沉聲道“如果李尚書寄希望於極西諸國的話,那就是說笑了,那極西諸國可不會是羅馬的對手。
對於戰爭而言。
影響戰爭的勝負有很多,但最重要的東西,隻有一點,那就是士兵的意誌。
本王不認為極西諸國,能勝過羅馬。
剛才李尚書說,羅馬是彈丸之地,不足為懼。
對於大唐而言,羅馬的確是彈丸之地。
但事實上,羅馬幅員遼闊,數以千萬計的人口,是真正的大國,在大唐的藩屬國中,是人口最多的,如果大唐不出手,本王不認為其他諸國能戰勝羅馬。”
洛王說極西諸國不是羅馬的對手,這讓殿中大部分人都心存不解。
兵部尚書更是直接大聲道“殿下,這便是說笑吧,波斯、秦國以及極西諸國,人口五倍於羅馬,土地十倍於羅馬,怎麼可能不是羅馬的對手。”
洛長青微微皺眉,沉聲道“人口五倍於羅馬,但能夠用在戰爭上的人口又有多少呢?
聯軍之間向來都有齟齬,又能發揮多少戰力呢?
況且羅馬軍隊戰鬥力定然遠勝諸國聯軍。”
其實最後一句才是洛長青想要說的,但他不知道該要怎麼和其他人解釋,羅馬本就是工業化程度最高的幾個藩屬國之一。
再加上現在的民族共和國。
動員能力的強勢以及國中百姓的作戰意誌,一定勝過那些君主國家百倍,在過去的那些年中,大唐用這一招戰勝了多少敵人。
但這些話皇宮大殿上的這些人是理解不了的,他們不明白,也沒有去研究過這種抽象的概念。
最終這場朝會的最終決定,還是大唐不動兵,隻向西派出一支軍事使團,去指導那些小國,讓他們結成一個反羅馬聯盟。
洛長青望著遠去的使團,心中隱隱不安,但又有一絲慶幸,他不知道自己現在在想什麼。
……
極西之地。
從羅馬共和國建立開始,這個新國家的領導層,就已經做好了麵對外國乾涉軍的準備,按理說,像他們這些人,都是比較有妥協性的,但現在他們退無可退,周圍群狼環伺,羅馬是唯一的淨土。
“失敗就會上絞刑架,諸公,憤然向前吧,為了偉大的羅馬,素王會庇佑我們。”
在君士坦丁堡的宮殿中,環著一大片人影,麵貌各異,不僅有傳統的羅馬人,還有很多明顯的漢人,他們聞訊從諸國中趕來。
“請允許我向諸位介紹這幾位尊貴的客人,他們是我們的同道,於是從遙遠大唐而來,讓我們歡迎他們!”
羅馬執政官高聲道。
而後站起一個身著絲綢的漢人,向四周問好道“羅馬發生如此壯麗的事業,這是全天下的榮幸。
看看全場吧,不僅僅有我們大唐而來的人。
來自諸國的友人,諸夏有句古話,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羅馬現在的情況就是得道者吧。
我再次向羅馬以及來自諸國的客人問好,並且帶來一個好消息。
已經有確切的消息證明,大唐將不會派遣軍隊進攻羅馬,大唐的天子以及公卿,不認為羅馬能從諸國的圍攻中存活下來。
這是羅馬的機會,傲慢將會毀滅……”
他還未曾說完,場中就已經響起連天的驚呼,“尊貴的客人,大唐真的不會派遣軍隊前來嗎?”
“是的,大唐在東方還有敵人,諸位知道的,邊疆行省一直以來都不太安穩,再加上大唐君臣很傲慢,他們不會平派遣軍隊前來。
錯過這個機會,三年之內,諸位不用擔心大唐軍隊踏上羅馬的土地了。”
即便是工業國,動員也是需要時間的,隻不過這種動員相比較農業國來的更快更猛烈,但依舊是一件比較廢時間的事情。
大唐一旦不進場,羅馬身上的壓力立刻就小了很多,他們有了更大轉圜空間,不至於在一開始就直接被大唐那個龐然大物碾壓死。
此番來到羅馬元老院的人,不僅僅有羅馬現在的高層,還有很多國家的人,他們都是被羅馬的成功而震驚,認為這是一個榜樣,幫助他們推翻本國現在君王統治的榜樣。
在世俗君主開始準備聯合起來的時候,這些新興階層同樣準備聯合起來。
“動員每一個共和國的農民,讓他們切實體會到如今這個時代和王政時代的不同,從而讓他們心中自己升起保護羅馬的心理,這將是羅馬最終取得勝利的關鍵。
這是來自洛氏的理論,在過去的兩千年,它守護著洛氏。”
“在遙遠的東方,我們將這條道路,稱之為王道。
仁義之道。
即,國家對民以仁,民報國家以義!”
羅馬執政官能成為執政官,自然是因為他自己本身就是這條道的佼佼者,他學習了各種新式思想,很多人都不知道,他的老師就是一位洛氏子,所以對於這些理論,他的理解是相當深的。
能在這個時候來到這裡的人,大部分都是對理論有深入研究的,所以場中的氣氛很熱烈。
等到這些東西的討論停止下來後,就進入了這一次,真正的正事。
這些千裡迢迢來到羅馬的人,可不是單純為了慶賀一個共和國的誕生,他們自然有自己的目的。
“所有的王國君主都在準備軍隊,目的隻有一個,那就是複辟羅馬的王製,這是絕對不可容忍的。
君主們已經聯合起來了,我們也要聯合起來。
如果羅馬失敗了,那萬事皆休,但如果羅馬在戰爭中占據上風,乃至於大勝的跡象,大唐大概率會派兵。”
來自大唐的貴客沉聲道“隻要大唐有向羅馬派兵的跡象,從大唐通往中亞、西亞以及歐洲的鐵路,全部都會被破壞。
我可以保證,從大唐準備派兵開始,在一年半之內,不讓大唐的軍隊從陸地上進入羅馬。
義士們已經準備好犧牲,為了崇高的理想!”
元老院中一片沉默,大唐貴客又說道“海上的事情就需要另外幾位貴客解決了。”
羅馬執政官感激道“您對於羅馬的恩情已經還不儘了,我相信君王的時代,一定會從世上落幕,未來是人生而平等的時代,不會再有奴隸,不會再有閹割的宦官,不會再有宮女,不會再有生來擁有權力的統治者,統治數千年的等級製度,將會土崩瓦解。”
眾人齊聲道“我們正是為此而來!”
大唐海上的力量雖然很強,但相對於陸軍來說,差距就完全不可以毫厘計了。
況且即便是海軍,最後也還是要進入陸地上大戰。
況且羅馬的海軍也不差,而且這一路上大唐要跨越數萬裡的海域,還要麵對無數內部以及外部的壓力,如果這樣還頂不住的話,羅馬也就沒有存在的價值了。
來自大唐的幫助非常關鍵,但真正現在最有幫助的自然還是極西之地的那些真的要和羅馬交戰的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