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單論世界影響力,不談藝術性,那麼世界四大電影節自然是世界第一大國美國的奧斯卡電影節。
這個就好比國內的華表獎。
如果中國是世界第一大國,憑借第一大國的影響力,華表獎必然是世界最具影響力的電影節獎項。
可華表獎的評選規則,是隻選國內的電影,並且zz正確的電影以及學院派電影往往不僅能提名,還能拿大獎。
美國的奧斯卡,在本質上與國內的華表獎沒有區彆。
奧斯卡能最具影響力,隻因美國。
歐洲三大中,戛納最為大眾化,且交易量最高,世界影響力為三大之最。
不過就算是之最,影響力也比奧斯卡稍遜一籌。
可若再加上藝術性,奧斯卡稍遜戛納一籌。
全世界所有的電影節,都是分豬肉的遊戲,都需要運作才能獲得提名,亦或是運作到直接內定。
區彆在於,歐洲三大是全世界的電影人分豬肉。
美國奧斯卡與中國華表獎,隻是在各自的國內分豬肉。
不可否認,美國是世界第一大國,但這不代表著第二世界、第三世界就沒有優秀的演員、優秀的導演,以及優秀的電影作品。
比如《霸王彆姬》這部電影,其藝術性要高出奧斯卡獲獎電影《阿甘正傳》一個維度,可《霸王彆姬》無法在奧斯卡獲獎。
這便說明《霸王彆姬》連好萊塢的廁紙都不如嗎?
並不是。
因此,在藝術性上,奧斯卡並不如歐洲三大。
雖同是世界四大電影節,但奧斯卡與歐洲三大有著本質的區彆。
歐洲三大是麵向國際,包含第一世界、第二世界、第三世界所有的電影人。
奧斯卡,隻麵向好萊塢。
好比國內的華表獎一樣,隻麵向內娛。
當然,這隻是現在。
十年後,全世界的文藝界都在走下坡路,包括奧斯卡亦是如此。
而歐洲三大中,柏林與威尼斯走下坡路的速度比較快。
威尼斯年年舔奧斯卡的臭腳,淪為奧斯卡的前哨站,丟失了藝術性,含金量急速下降。
柏林依舊保持麵向第一世界、第二世界、第三世界的本心,隻是因為比較注重時政,也越發喪失了競爭力。
至於戛納,雖然也舔過奧斯卡,但並沒徹底丟下麵向全世界的本心,並沒有徹底摒棄第二世界、第三世界的電影人隻舔美國好萊塢。
再加上戛納又是歐洲三大中最為大眾化、最具影響力的國際電影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