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樹的這25%,是劇本+導演片酬+投資,三部分組成。
彆看25%隻是四分之一,實則占比已經非常多了。
想把蛋糕做大,需要將利益分潤出去,彆人才願意與他一起將蛋糕做大。
不然連蛋糕都做不起來。
而且,蛋糕做大,雖然風險隨之增加,但收益本就也更大。
比如3000W,這筆資金在國內都能獨資拍一部中規中矩的電影了。
而在《台北行》這部電影中,隻占有15%的份額。
又比如王樹的25%,等同5000W。
5000W,放在新起的互聯網行業,自然不值一提。
但在電影業,可不是一筆小數目。
單就5000W的資金,隻要不找港島那些片酬超高的演員,都能製作一部大製作電影了。
2008年上映,陳嘉上所執導的《畫皮》,其投資也才7000W。
其實,《畫皮》號稱1500W美元的投資,這話聽聽就得了。
這部電影的真實投資是7000W人民幣,上映後算上票房以及賣出的其他版權等等,純利潤2500W。
7000W的投資,最終票房2.3億,再加上版權收益,純利潤2500W。
看似好像有點少,實則再正常不過。
這年頭,盜版橫行,網絡播出版權尚未成型。
電影由於是在影院已經放映過的影視作品,再加上各大上星衛視台本就不播電影,因此電影的電視播放版權費一直不高。
儘管有著秧視6套,但這台通常就花幾十萬、一兩百萬購片,愛賣就賣不賣拉倒。
甚至說,正是因為有秧視6套花錢兜底,很多電影才能賣出電視播放版權,不然賣都賣不出去。
秧視6套,在這個環節當中,是在支持電影發展,充當著冤大頭的角色。
其特性,本就是擔任眾多電影人票房受挫回血的充電寶,而不是一股腦的斥巨資購買大片的播放版權在電視台播放。
至於其它省份的電影台,都是地級頻道,不僅不可能花大價錢購片,也不願意花大價錢購買一部已經在電影院上映過網絡上又有眾多盜版視頻的電影。
因此,《畫皮》的電視播放版權,也就賣了一百多萬。
相較之下,一部優質電視劇,其首輪播放版權,能夠賣到幾千萬。
可以說,正是因為內地的電視播放版權費一直都不高,許多新片就算從院線下映,也始終不賣出電視播放版權。
對於一些製片方來說,這點電視播放版權費,還不如將版權握在手裡拉倒。
如此,就呈現了一個現象。
明明千禧年後,內地出產了不少影片。
90後在成長過程中,通過電視所看到的影片,9成都是上個世紀80、90年代的港片,少有內地影片。
……
《畫皮》.
沒在海外上映,就連寶島都沒有上映,僅在內地與港島上映。
事實證明,當一部電影的投資頗大,如果不瞄上海外市場,很難收回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