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記住無彈窗,更新快,免費閱讀!
秦軍手工拉膛線的技術,就是跟著白沙瓦一槍匠學習的。
當時這種手藝,就算是當地人都不太重視,畢竟是手工操作。
秦軍一次意外見到那位槍匠,在用自製手工膛線機拉製膛線,其工藝與十六世紀初期沒有任何區彆。
出於好奇心,他也就跟著學了幾手,比如刮刀法。
做起來也簡單,用一根比手槍內徑略紉的鋼棒,在它的特定部位刻挖一個槽。
安裝一塊硬質合金鋼片,鋼片上有一條或二條凸出的有一定傾斜角的帶狀體。
前端有利削部,並可調節凸起高度。
在一條膛線位置上,來回拉動數十次,就切刮出一條陰膛線,然後調節位置再切刮下一條。
這種方法切奇數或偶數的膛線,一般用單刮刀。
切偶數的膛線,可以用雙向刮刀。
也可以在相對的位置安裝單刮刀,雙刮刀或三副刀,一次切出2至6條膛線。
可惜,使用這種方法,最少也要有一台自製的手工膛線機。
如果能做一台這種機器,那麼加工膛線就簡單的多。
比如使用鉤刀拉削法,把鉤狀切刀安置在,比槍膛直徑略細的鋼拉杆上。
鉤形刮刀刃口的高度,可以通過調節拉杆層部的螺絲來調節。
每拉動通過槍管一次,拉杆移動幾微米。
隨著槍管的勻速旋轉,拉削出一條有一定纏度的陰膛線。
達到預定寬度後,再換位置拉第二條膛線。
早期的線膛槍,拉一條陰膛線,隻要拉削二十次左右。
而一支較好的槍,拉削同樣的陰膛線,要拉削一百次左右。
拉的次數越多,形成的拉槽越細,越精密。
最複雜的手中拉製膛線的方法,應該是組合環形刀拉削法。
在一根拉杆上,固定25至30個碩質合金鋼環,每個鋼環之間的距離相等。
每個鋼環上加工有,與陰膛線數量相同的等距的刮刀。
每把切刀可循其纏角,與下一個環上的切刀相連,從頭連到尾部即可視為一條螺形線。
每一個環上刀刃的突出量,略大於前一個環,形成一組係列切刀。
所開的槽,具有穩定的寬度,深度和間隔。
這種組合環形拉削刀通過槍膛次,則可切削出全部的陰膛線,縮短工作時間,提高了產量和質量。
可惜,秦軍用不著,他也就製作幾把槍,實在是用不著這麼麻煩。
不管怎麼想,秦軍就隻能用最笨的辦法。
自製手工膛線機,他是不想了,畢竟沒必要。
轉世重生回來,他難道還要去黑作坊打黑工
既然不需要,他現在造槍也就是愛好,等以後他有錢了,弄幾台機床,那個時候做什麼不簡單
不要說手工膛線機,自動膛線機都給你做出來,甚至還能自製一條槍械自動生產線。
現在是不用多想,就隻能用單點勾削法。
鉤狀削刀他已經做出幾把,而且是選擇硬度最高的工具鋼。
因為削刀隻要強度足夠,稍微修整一下就可以使用。
隻不過,這麼拉膛線,就隻能依靠時間慢慢的磨。
其他工作做完,沒事情做之後,秦軍就拿著一把削刀,用上麵的鉤子,深入槍管,慢慢的憑借著經驗,勾勒膛線。
秦漢此時也已經做完了工作,並且把所有刀具收攏在一起,按照分類擺放的整整齊齊。
這時他一看秦軍,又開始擺弄槍管。
隻見秦漢一拍腦袋,開口道“我居然忘了,你需要的東西,我大哥幫你找到幾件。”
說著,秦漢從口袋之中掏出來一些東西。
秦軍一看就笑了,他就知道礦上應該有這些東西。
從秦漢的手中接過來,裡麵是一些小型彈簧,還有就是破舊的燈頭。
除了這些,居然還有兩節五號電池,這個可是不多見
隻不過,這種電池做試驗用一下就好,要是用來照明就太過浪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