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記住無彈窗,更新快,免費閱讀!
眼見水泥這麼受歡迎,這麼有用,秦軍還真就不能隨意對待。
水泥換一切,隻是這一點就值得他重視。
這樣一來,秦軍就不得不考慮,水泥的產量是不是要提高一些
回轉窯他最近是不想的,但是懸空窯還是能想一想的。
因為他要真想做直徑超過兩米的鋼管,好像也不是不行。
直徑越大,卷板機就越是容易加工出來。
隻不過電動機的功率必須要大,因為鋼板的厚度肯定要足。
既然要做這麼大的鋼管,那為什麼直接做回轉窯
因為回轉窯的難度,現在也主要集中在大直徑管道之上。
“高級焊工啊”
加工鋼管,雖然不等於製作高溫容器,但是也需要高級點的焊工。
最少也要六級工吧如果有七級工就更好了。
而八級焊工,肯定是不能奢望的
想著水泥的燒製工藝,秦軍發現,傳統燒製法最容易,也是真簡單。
使用這種工藝,先應付一下,等萬事俱備,就先做懸空窯。
至於一步到位,直接上回轉窯,還需要等一等。
雖然原來沒有在水泥廠乾過活,但是他燒過窯,對於水泥的燒製工藝,也有所了解。
一百多年前,剛開始發明回轉爐的時候,其實並沒有被直接用於水泥工業中。
究其原因有兩點,首先水泥這個行業,大概開始發展就是在18世紀末期。
回轉爐剛剛出現的時候,人類對水泥的配方才稍有了解。
另外就是水泥燒製溫度高,同時耐火磚襯裡的技術還不發達。101nove.com的高溫,不是那個時候的金屬可以承受的。
此外對應的煤粉燃燒技術,也需要一定的積累。
因此,直到回轉爐出現100年後,它才被用於水泥工業。
這裡麵就有幾個關鍵點,耐火磚、鋼材需要耐高溫,最後就是煤粉燃燒技術。
剛開始,秦軍就是圖省事,才用了最省事的立窯。
現在仔細想一想,懸空窯真是一個好選擇。
這種窯,好像國內現在還在用
秦軍記得原來看過一個新聞,說是一家廠子的機器用了八十多年。
現在仔細想一想,那好像是從丹麥史密斯引進的水泥懸窯。
如果是原來,這樣看過一眼的新聞,早就忘了。
但是現在他隻要想,還就真能想起來。
那座懸窯是進口貨,花外彙買來的。
而且是一九一一年進口回來的,它使用的管道直徑為21米,長45米。
這座窯之所以出名,是因為它是國內現存最早、也是運轉時間最長的兩台設備。
直接從1911運轉到1997年,長達86年之久。
能用到九七年,距離現在還有十七年的使用時間。
這足以說明,現在就算是弄一座懸窯,也不算太過時。
“卷板機肯定要造了。”
“這東西隻要有電機,想要多少有多少”
一台電機帶著三根棍子工作的機器,簡單的令人發指。
這種機器原來秦軍不做,就是因為太簡單。
當然,任何簡單的機器,你要想玩點高難度的,也是可以有的。
但是,這真心沒必要。
現在是用到了,秦軍才會想到。
這台機器最大的加工難度,也就是三根工作輥的動力係統。
現在可供他選擇的有軸承和齒輪,如果能買到軸承,肯定要用軸承。
隻要能加工出工作輥,那剩下的唯一問題,就隻有電機。
所以,這都要看玉愛國行不行了。
他之前可是說的信心十足,就是不知道,縣城電纜廠有沒有漆包線。
所有事情,又回歸到電機之上,隻有有它,就能做很多事情。
心情放鬆的秦軍,漫步在農田之中。
他們這邊的麥子,還沒有收割,也不知道是沒人收割,還是沒熟
忍不住走進麥田,還能看到寥寥幾棵青色的麥穗,其他都已經是金黃一片。
“小夥子,你是這個小隊的社員”
秦軍正折下幾根青麥穗,在手中挫著麥粒,打算先嘗一嘗,卻沒想到居然有人叫他。
抬頭一看,前麵幾個都是一身中山裝,最少的都是四個口袋。
特彆是左上部分的口袋之中,還彆著一根鋼筆。
不用說,這些人都是乾部。
看了一圈,有六個人,裡麵居然沒有一個是公社的領導,這就有意思了。
“對,我是這個小隊的社員,正在看看麥子熟了沒有。”
秦軍一臉笑嗬嗬的湊到跟前。
其中一個年輕的乾部,上前走了兩步,正好擋在秦軍跟這些人中間。
秦軍的身形一滯,停了下來。
他居然忘了,現在的農民,不是幾十年之後的農民。
那個時代雖然已經隻能在電視、網絡上見到這些領導,但是那個時代的農民更加自信,穿著也得體。
可現在呢農民經常穿的衣服,真是沒法看。
秦軍忍不住拽了拽自己的衣角,他現在的這身綠軍裝,真被他糟蹋的不輕。
想到趙二娃剛剛給他的時候,這一幅好像閃光啊
現在呢不知道哪裡來的機油,沾染的一片一片。
還有不知道怎麼劃的,上衣之上有好幾道縫隙。
經常接觸鋼材,加工機械,稍微不注意,衣服上就會出現一裂縫。
他現在這身衣服,在這些乾部眼中,跟乞丐也沒什麼差彆吧
不過,現在不是所有領導都親民嘛這樣還能嫌棄他這也太過分了。
就在秦軍看著自己的衣服之時,本來被年輕人擋在身後的一名中年人,卻走上前來。
他看著秦軍手中的麥粒,笑嗬嗬的道“麥子已經熟了吧感覺灌漿還不錯”
說著,這位領導還直接伸手,從他手中捏起幾個麥粒,仔細觀察著。
秦軍有點感慨,要不怎麼說,越是大領導,越是平易近人呢
小鬼難纏,跟這些領導呈鮮明對比
“今年有點乾旱,灌漿並不太好”
雖然感覺領導平易近人,很是不錯。
但是秦軍卻是實話實話,但是實話有點傷人。
所以,隨著秦軍話音剛落,那位本來還笑嘻嘻的領導,笑容已經有點維持不下去。
“今年你們這裡,有點乾旱看不出來啊”
旁邊的青年發現問題,立即懷疑的問道。
“這個還能胡說我們這裡三年兩旱。”
沒等青年繼續說什麼,秦軍就接著道“現在看不出乾旱是吧那是因為有水利工程。”
“我們村的大渠道,就在這些麥田的中心位置,就是有了這條大渠道,每年乾旱之時,才能澆上水。”
“走,我們過去看看。”幾個領導都來了興趣。
秦軍走在前麵領路,他這也就是看在玉愛國的麵子上,要不然高低得給公社領導們上點眼藥。
現在好了,有水利工程保駕護航,這都是領導們的政績。
剛才他真沒胡說,因為他們這邊原來真是三年兩旱。
可九十年代之後,就變成了十年九旱,這些也都是以後領導們的功勞。
那個年代,一切向錢看,誰還管農村的水利工程
建築廢棄材料、垃圾傾倒,直接堵塞這些渠道,讓這條渠道變成了垃圾桶。
沒法用,就隻能廢物利用。
所以那些,他們用辛苦加工出來的塊石,壘出來的大渠道,都被人偷回家蓋房子了。
沒有這個水利工程,他們這邊還就真十年九旱。
糧食收入太少,全村青壯年就隻能全部出門打工。
對這個,秦軍是有怨言的,畢竟人離鄉賤
所以,重生一回,如果能不出門,秦軍絕對不想再去外鄉漂泊。
“小夥子怎麼不說話你們村這些麥子都應該要收了吧怎麼還不動手”
回過神來,秦軍看向幾個沿著大渠道閒逛的領導。
“正準備著呢”
“這邊靠近渠道近,澆水比較多,這些小麥還在灌漿。”
這時,又是那位小夥子說話“不對吧我們也不是什麼都不懂。”
說著,小夥子指著周圍一大片麥地。
“這麼一大片,你們多少天能收完”
“以我對你們的了解,一個青壯年,平均一天收兩畝地,沒有低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