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鄰家雙子初長成!
“我們想拍的鏡頭很簡單。”
為了完成期末作業,策劃拍攝一部足球隊宣傳片,05級廣告學的大一學生們,圍在攝像機麵前,因為一個鏡頭始終無法達標,陷入了一籌莫展的境地。
“就是一個角色,沿著這個走廊,從頭走到尾,中近景正麵鏡頭,我們連全段都不需要,隻要其中幾秒的片段。”
但恰恰是這個片段,難倒了這群整個學期都在學攝影的小夥子們。
“一個跟鏡頭而已。”女足隊長王學愛,也是新聞傳播學院的學生。在濱海師大,攝影攝像是新聞、廣告、教育技術學等專業的必學課程,所以對基礎的攝影攝像技巧與名詞,王學愛並不陌生。
王學愛摸著攝像機的屏背思索“你們站在模特前邊,跟著角色走,你們就同步速度後退,應該很輕鬆就把鏡頭拍出來了。”
“一開始我們也覺得,是個人來拍都能完成,但是實際效果嘛……”一個廣告學男生勉強露出笑,“小愛學姐還是來看看吧,這裡麵都是我們拍廢的片段。”
扳開老式jvc攝錄像機的取景屏幕,調出拍攝記錄回放鏡頭,王學愛越看眉頭越皺起。
李朝暉拉著王海龍和路滿走到近前,瞟了幾眼。
“這也太抖了吧。”不需要王學愛這個新聞院的,李朝暉作為純外行觀眾都看出了異常,“畫麵一抖,人都模糊得不成樣子。”
“因為角色在走,我們持機拍攝也要動腳步。”廣告學的男生解釋道,“腳下一動,整個身體也被牽動了,沒辦法保持一個平穩的拍攝狀態。”
室內光線又暗,機子開啟大光圈和慢快門速,這種狀態下,微小的抖動也會顯得無比劇烈。
於是拍出來的畫麵,就像是一個喝多了的近視眼醉漢視角。
王學愛想了兩秒“夾抱姿勢用了麼?”
“用了,沒吃過豬肉也見過豬跑,電視上經常見有人用這個。但是我們沒有那種專業的控製水平,拍出來還是又抖又糊。”
“除非借更專業的滑軌了。”
“滑軌被董主任借出去用了,不在學校,而且我們本科生也不一定好借出來。”
顧嘉兒好奇地戳戳路滿腰後“哥哥,什麼是夾抱姿勢?”
路滿正盯著攝像機和三腳架“就是一手把機子夾在腋下或懷中,另一隻手扶住機身前麵的鏡頭,用全身低重心的方法,能更穩定地操作機子。”
王學愛有點詫異,往路滿的方向看過來“說得很對。”
一般的高中生,家境富裕的購置台單反相機,了解些拍照的技巧,尚且常見。
但這種攝錄像機,可至少也是裸機一兩萬起步的專業器材。雖然他們新聞學院的學生,總是吐槽老式jvc的機子太重太複雜,成像效果又一般,但電視台大多都還在用這種裝備,這就不是家庭裡用得到的東西。
“這也不能怪你們,經驗都是積累的,攝像啊,實話說既是個技術活也是個體力活。”王學愛安慰道。
學院的老師們,可以肩扛機子一個小時不累不抖,夾抱機器用橫步移動拍出絲毫不抖的畫麵。這是經年累月的長期拍攝練出的功夫和本事。
如果讓學生們一蹴而就,短時間內達到這個標準,未免太不現實。
“不行就換搖鏡頭吧。”王學愛建議道,“效果差點,但也是沒辦法的辦法了。”
搖鏡頭就是把機子固定在一個地點,隨著被拍攝物體的移動,鏡頭成角度成幅度地搖動,拍出來的片段穩定但會失去運動感。
路滿端詳著攝像機,他不是新聞專業出身,但好在待過的公司夠大,見過的人物形形色色,閱曆多了,見識也就上來了。
公司內部拍vlog時,有人為了手機拍攝的穩定,把一個大泡沫板子摳出手機的空缺,把手機放進去,這樣拿著泡沫板子拍,同質量的東西體積越大,雙手拿著越穩。
還有人為了拍類似的跟鏡頭,在攝錄像機下麵綁塊瓷磚,然後抹點洗潔精,直接在地麵上一滑……
“滑?”
路滿的目光在攝像機和三腳架之間來回“攝像機,滑軌,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