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議的最後一項是確立社會治理的基本政策。霹靂軍治下的八省,隻有巴蜀三省是傳統意義上的漢地,且並非中原或江南這樣的核心地帶,而是帝國的邊陲地帶。即便是巴蜀三省,也有大量的夷、蕃、苗、羌、侗等部落,其語言文化和風俗習俗和漢地差異極大,直接治理的難度很大。如漢唐般強盛,也隻是對這些地方實行羈縻治理。這種治理方式雖然成本最低,但官方的影響力很微弱。當地百姓隻知有部落首領和頭人,而不知官府。不少部落首領在當地儼然生殺予奪的土皇帝。朝廷隻要稍有忤逆其意,往往興風作浪,甚至舉兵造反。
霹靂軍治下人口雖然過千萬,但漢民所占的比例剛過四成。漢民之外的土著居民並沒有國家概念,而習慣以部落的形式共同生活。以分省來看,流求省漢民所占比例最高,有漢民人口二百萬,占二百五十萬總人口的八成,其次是巴蜀三省,有二百八十萬人口,占四百萬總人口的七成;大理、雲南、交趾三省總共有五百萬人口,但漢民人口總數不過十萬,而且是包括當地的駐軍和近期遷移過去的官員、工匠及技術人員在內。至於新大陸的地峽省,漢民人口不過數千人。所幸的是,不管是大理、雲南、交趾還是地峽省,當地土著的外貌長相與漢人並無二致,唯有的區彆是因為當地酷熱,皮膚顏色黑了點。
霹靂軍雖然在當地站穩了腳跟,但更多憑借的是軍事實力,科技和經濟優勢並沒有發揮出來,治理的基礎並不牢固。這是歐陽軒不敢把兵工廠和科研機構放在巴蜀和流求之外的原因,也是不敢大規模投資大理、雲南和交趾省工業的重要原因。就在擊敗蒲甘和交趾之後,軍中不少將領信心爆棚,主張趁著士氣旺盛揮師北上,以早日實現驅逐蒙軍的目標,卻被歐陽軒否決了。他十分清楚治下麵積擴大,並不意味著實力的增加,反而使得力量被攤薄了,這實際上是霹靂軍最虛弱的時候。霹靂軍需要時間來實施同化政策,將各省特彆是新納入治下的大理、雲南和交趾三省的人口和資源,轉化為實力。
同化政策首要的便是“書同文、車同軌”。除了在文化層麵之外,霹靂軍高層決定從政治、軍事、經濟方麵三管齊下。在政治上,霹靂軍決定在落實教育政策的同時,讓各部落頭人和首領的子侄送到各省省城或崇慶府學習漢文化,通過城市的繁榮盛大,讓其感受到漢文明的強大,增強其向心力。在軍事上,則是招募當地青年加入軍隊。這些部落之間多有仇殺,多年來的內鬥使得民風剽悍,遴選到軍中之後,經過嚴格的訓練便是驍勇的戰士。經過軍中曆練的他們,將會成為霹靂軍的死忠粉。退役之後的他們,也將會成為當地舉重的人物,成為傳播漢文明的種子。在經濟上,則是商隊占主角。優質的鐵器和精巧的工具,會大幅提升部落的生產力,改變他們的生活習俗。琳琅滿目的商品,也會提升部民的生活質量,讓他們對霹靂軍心生仰慕。
除了在以上措施之外,楊秀才還提議從法律層麵推動同化,其中一條措施便是修訂《公民法》。該法修訂後的第三條規定,鼓勵治下的人口學習漢語、漢文,對於學習刻骨勤奮的個人和組織有力的地方官應給予褒獎。在《公民法》的第四條則規定,十二周歲以前未成年人有學習漢語漢文,並接受考核的義務。如果在十八歲之前不能進行日常漢語對話或簡單漢文書寫,則不會獲得完整的公民權。沒有完整的公民權,則意味著不能成為官員和管理人員,沒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不能從軍經商,不能擅自離開所在的村落。需要說明的是,該法在霹靂軍治下都有效,但生效的前提是當地有免費的漢語學校和合格的漢語教師。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霹靂軍歡迎天下的英才,不問種族和出身。修訂後的《公民法》還規定,霹靂軍治下十八歲以上的人口,經甄彆後可獲得公民身份。對於外來者,隻要認可霹靂軍的政治理念,願意學習和融入漢文化圈,並且為霹靂軍作出突出貢獻,來自世界任何角落的人都可以申請入籍,歸化為霹靂軍的公民。歸化政策最早是為了異族勇士加入軍隊出台的政策,後擴大到了科研領域,再後來則是涵蓋了政治、軍事、經濟、文化、社會各個領域。歸化公民與普通公民權利一樣,但其下一代如果沒有熟悉掌握漢語,不僅沒有從政從軍從商的權利,也會喪失財產繼承權,也無法擁有土地。
婚姻製度的修改此次也提上了議事日程。由於戰爭的原因,成年男子的大批亡故,使不少家庭都缺少壯勞力,讓男少女多成了一個令人頭痛的問題。雖然霹靂軍建立了完善的貧困救助製度,這些家庭吃飽穿暖並沒有問題,但生活過得十分艱難。那些寡婦的日子過得清苦,對個人來說是鬱鬱寡歡,到社會來說也不利於人口增長。在唐順等人的反複勸說下,為了解決了這個社會問題,也為了人口增長,歐陽軒不得不鬆了口,同意修改婚姻製度。新的婚姻製度規定,娶寡婦的成年男子,可以獲得勞役上的減免。霹靂軍公民如果立有軍功或在科研領域等領域作出突出貢獻的,最多可以娶六個妻子,其中至少應有兩個是寡婦,而正妻必須具有公民權。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