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一段時間的磨合,以及優化調整,廠子的日產量,已經穩定在一千五百條左右。
這個效率,令周春明還算滿意。
受當下的條件限製,日產量達到兩千條比較難,越來越接近就行了。
正因為如此,想要提高供貨量,還是得儘快的把新廠子建起來。
一牆之隔的外邊。
天空飄著毛毛細雨,周春明、黎茂山以及莫隊長,打著傘在查看地形。
對於周春明提出,要再建一個生產廠家的事情,地方上是很歡迎的。
鄒正毅那邊,也是二話不說就同意了。
有新的廠子,能夠解決上百人的就業問題,還能創造不少稅收,何樂而不為。
並且,周春明所構思的,逐步建立起製衣產業園的想法,也得到了鄒正毅的認同。
有這樣的工業園區,各種配套的廠子都可以陸續建起來,逐漸形成規模,絕對可以帶動地方經濟的發展。
南粵省珠三角一帶,以及幾個經濟特區,都發展得非常迅速,成績很是亮眼。
這給兄弟省份的父母官們,提供了新的思路。
石牯塘生產隊這邊,更是巴不得有這種好事。主要是,周春明的新廠子,也會從他們隊裡,再招五十名員工,能夠給鄉親們帶來實惠。
另外,也有一些外包的崗位,活兒相對輕鬆,同樣也沒少掙錢。
廠裡待遇高,福利好,這是眾所周知的事情,哪家有子女進了廠,都恨不得擺幾桌慶祝。
新廠子的地址,就毗鄰老廠區。甚至,食堂、澡堂、鍋爐房、倉庫、球場這些地方,完全可以共用,避免了重複建設。
就是要再建一批職工宿舍,以滿足單身職工的居住需求。畢竟,廠子位於郊區,對於家住市區的員工來講,通勤方麵不是很方便。
在現場查看了一番,落實了一些細節之後,周春明給兩人分彆遞了一支煙。
抽著煙的同時,黎茂山說道“等到過了雨季,咱們就開工建設,還是請上回的施工隊,爭取早日能夠投產。”
“設備方麵,如果沒啥問題,咱們還是從海外進口。”
“至於招工的問題,市裡沒有具體的要求,春明兄弟你跟生產隊這邊商量著辦唄。”
周春明點了點頭。
對方所說的這些,也都符合他的心意。
由於鄒正毅的重視,仍舊派黎茂山給予協助,事情就方便得多。
以當下的狀況,起碼要過了四月中旬,天氣晴朗以後,才方便動土施工,急也急不來。
現在廠子用的這批設備,已經是行業領先的水準,工人們用得也很順手,既然如此,周春明不介意再進一批回來。
他並不是不想支持國貨,隻是因為,這類設備在當下的華國,還沒有廠家生產。
再說到招工這一塊,由於是以周占魁的名義開的廠子,市裡也不方便替待業知青解決崗位,萬一周春明也想自己塞一批人進來呢?
基本上,周春明已經跟三姐周春香、馮麗娟和莫隊長溝通好了。
拿出一半的名額,從生產隊裡麵招人。
另一半的名額,則是麵向社會招工,熟練的裁縫工優先,其他的基本上也要具備裁縫經驗,否則全是新手的話,也不方便培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