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3章模仿
為什麽這麽相似?
剛剛的交談中,開始的短暫幾句對答,崔小明便明白,顧為經應該從未讀過吳冠中具體的相關著作。
這也是他在一開始能占據言語上風的重要原因。
正因如此。
顧為經便不可能是從哪裡看到了吳冠中撰寫的藝術文章中的三言兩語,此刻隨便當做自己的東西,複述了出來。
他是當真在這幅《水鄉人家》麵前,由感而發。
為什麽這麽像?
憑什麽這麽像?
怎麽能偏偏是自己身邊的這個人,偏偏是他顧為經,三言兩語,便說出了和吳冠中近乎於一般無二的話來!
不難想像。
崔小明此刻的心中,翻湧著何等震撼的情緒。
他如一隻井底的青蛙,拚命的跑啊,跳啊,一次次的在潮濕的井壁間攀爬跳躍。
終有一天。
他模模糊糊的靠近了井口,蒙朦朧朧的觸及到了另一片更加廣闊的天地的時候。
卻愕然發現早有另一隻更加年輕的蛙,爬在上方井口光滑的青石上,對著遠方的荷塘月色,靜靜的鼓著腮。
它一動不動,輕描淡寫的坐在那裡,便已觸碰到了崔小明未曾觸碰的高處——藝術的真意。
崔小明怎麽能不嫉妒的發狂。
他又怎麽能不呆滯的像是個木頭人一樣?
【——沒有內涵的筆觸是【beau(漂亮)】,擁有內涵的筆觸是【joli(美)】,beau容易模仿,joli不容易模仿。】
【——看待作品分為兩類,一類是beau,一類是joli,若說誰的作品是beau,看似表揚,實則批評,需要警惕。】
昔年崔小明研究吳冠中,讀到這句話的時候,並沒有過度留意,隻當是前輩留學期間的隨筆記錄,掃了一眼,便匆匆略過。
今時今刻。
顧為經的話敲在他的記憶裡,敲在這行話上,如大杵擊打青銅巨鍾,將崔小明的思維轟然間震碎。
嗝吱。
小蟲從核向皮,終於鑽破了果肉。
沒有青綠的蟲從裡麵爬出,隻有深邃的眼。
一束束陽光從裡到外照過去,又從另一端的空洞一束束照了出來。
那不再是柔軟的懷疑之蟲所慢慢鑽出的空洞,而是鋒利的藝術之箭,在刹那之間便將他所射穿。
「觀世音菩薩。」
顧為經輕輕說道。
「一直有一個說法,說文藝創作應該講究——觀世音菩薩。」
他無奈的笑了一下,「這個我就實在不知道,應該怎麽巧妙有韻味的去譯成英語了。」
「簡單的這麽說吧,觀世音菩薩是東方佛教裡的一位重要的神明。但這個講法和宗教本身並無太大的關聯。而是祂的尊稱在漢語裡,恰恰可以單獨拆分成四個不同的詞彙。」
「觀(guan)丶世(shi)丶音(yin)丶菩薩(pusa)。」
顧為經看全能大畫家(杏子與梨)最新章節手機訪問:https://m.101nove.com/wapbook104569/494333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