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前方遍山蒼翠,傅塵駐足眺望,片刻,長歎一聲道“不用上去了,直接去下一個地點。”
想了想又道“乘坐交通工具繁瑣費時,我們自己飛吧。”
楚青月聞言立刻召出靈劍,腳踏飛劍緩緩升空。
看到傅塵的身軀憑空而起,急忙催動真元緊隨其後。
嶗山,是炎黃海岸線的第一高峰,有“海上第一名山”之稱。
這裡氣候溫和濕潤,冬無嚴寒,夏無酷暑。
自春秋時期起,就雲集了一批長期從事養生修身的人。
到戰國後期,嶗山已成為享譽國內的“東海仙山”。
可即便如此,禦劍跟隨在身後的楚青月也發現。
傅塵淩空立身於距離嶗山的萬米高空俯視片刻,又一次輕輕歎息。
抬頭確認了一下方位後,一言不發的破空而去。
這可是萬米高空,楚青月低頭看下去,和純粹看衛星照片沒區彆。
可傅塵好像已經看透了一切似的,來不及更多感歎,她立刻跟了上去。
第三站是老君山,原名景室山,位於傅塵的老家豫省。
因太上老君李耳老子在此歸隱修煉而得名,唐太宗也因此將景室山改名為老君山。
傅塵依然是淩空看了片刻直接掉頭,又去嵩山走了一趟,全程再沒有任何話語。
楚青月不敢有絲毫鬆懈,全力禦劍跟隨其後。
到了武當山上空,俯瞰著高峰林立,石如玉璧,湖光山色,綠樹成蔭。
楚青月知道,這裡很早就已經是修道的重要場所了。
這一次,傅塵俯瞰片刻後露出笑容,誇讚道“武當派發展得很好,這麼多資質絕佳的弟子刻苦修煉,未來可期。”
“除了起伏的山勢和滿地蒼翠,根本什麼都看不到啊,教官你能看到武當派裡麵的情形?”楚青月禁不住發問。
“走吧,去下一個地點”,傅塵轉身回道“等你的修為到了相應的境界,你也可以。”
奔波周轉,日已西斜,紅霞漫天。
“天地生成瑤台境”,兩人這次來到了贛省的三清山。
因為玉京、玉虛、玉華這三座山,形如道教玉清、上清、太清三位尊神列坐山巔而得名。
這時的楚青月已經因過度損耗真元而麵色蒼白,似乎隨時可能從飛劍下墜落。
也是,毫不停歇的禦劍飛行了幾千裡,她能一聲不吭堅持下來。
其毅力和忍耐力絕非凡俗,不愧是龍牙的成員。
心念一動,傅塵將楚青月收入元靈界府邸中。
提醒道“在極限狀態之後馬上修煉,事半功倍,而且對經脈和丹田都是一種磨礪。”
從修煉中醒來的楚青月,感覺真元和精神力都處於巔峰,不知道已經過去多久。
見傅塵正祭著丹火在烤一隻兔子,散發著撲鼻的肉香。
饑餐兔肉,渴飲清泉,各自修行,一夜無話。
第二天一早,吃完了昨天剩下的一半烤兔肉,傅塵再一次領著楚青月淩空飛渡。
這一站來到了蜀地青城山,因全山林木青翠,四季常青,諸峰環峙,狀若城廓而得名。
青城山因道教創始人“張天師”成為道教的發祥地,被道教列為“第五洞天”。
環境固然清幽肅靜,令人心馳神往。
靈氣相比於繁華的都市也濃鬱得多,可傅塵名沒有表露喜色。
終南山又名太乙山、太白山。
王摩詰有詩“太乙近天都,連山接海隅”的名句來形容它的山勢和廣博。
脈起昆侖,尾銜嵩嶽,鐘靈毓秀,千峰疊翠,景色幽美。
素有“仙都”“洞天之冠”和“天下第一福地”的美稱。
道教始祖老子,曾在終南山樓觀台著《道德經》五千言,還在樓南高崗築台授經。
因此,樓觀台被認為是道教最早的聖地,終南山是道教的發祥聖地之一。
楚青月跟在身後,她也是第一次以這樣的視角俯瞰著下方雄偉壯闊的名山,心胸都為之開闊。
可傅塵的臉上仍然毫無變化,似乎眼下的壯麗景色不存在一樣。
崆峒山,森林覆蓋率達90以上,也是著名的道教聖地。
山間危崖聳立,蓊嶺鬱蔥,林海浩瀚,煙籠霧鎖,如縹緲仙境。
相傳,這裡是仙人廣成子修煉得道的地方,人文始祖軒轅黃帝曾親臨此處問道廣成子。
崆峒山因此被道教尊為“天下道教第一山“。
今天沒有再聽到過歎息聲,可楚青月知道傅塵一次又一次失望了。
終於忍不住詢問“教官,你是在找什麼?”
傅塵沒有絲毫隱瞞的意思,直接回答“靈氣彙聚的地方。”
「誠求各位支持,收藏、推薦、評論,多多益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