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夏朝開始修仙!
第五章我叫唐青雲
我知道,我現在麵對的問題,實在是比較難辦。
想要簡簡單單勘察地形是不可能的,但是,不勘察,絕對不可能的看得到整個地貌,到時候,說不定,所有的計劃都會白費。
既然要弄,就索性弄得徹底!
我四處尋找高點,試圖勘察這片區域。
一路上,跋山涉水,翻山越嶺。
終於,我算是將黃河流域在半年之內徹底看完了。
在我的印象裡,這塊地區應該叫做黃土高原,千溝萬壑的地貌,想要引導黃河,幾乎是特彆困難的。
但是,我學過3030年的技術,各種理論,在3030年已經趨向於完全。
首先提出的理論就是半導水理論。
彆看黃土高原如此,想要造幾個發電站,那絕對就是綽綽有餘。
不過,我們現在還沒有礦產,冶煉的產業開發,單單靠我一個人,是很難做到的。
不過,我還是有其他的辦法的,我現在其實最主要的問題就是讓水排出去。
但是,我知道,以後這一帶極其缺水,所以我決定,我要將這些水全部導入地下!
地上水和地下水是相輔相成的。
黃土高原其實還是有著一些地方是屬於喀斯特地貌的。
雖然一般人僅僅以為黃土高原隻有黃土,那就是大錯特錯了。
即便千溝萬壑,那也是表麵現象。
黃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嚴重,那也是在多年以後,那我現在就把黃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問題解決了,那就不會那麼簡單的出現那種問題。
可是,要怎麼解決呢?
我參考2600年提出的半導水理論,將水存儲到地下,通過水來支撐張力,或許你們覺得不合適,但是實際上,在2601年,就有許多位科學家將喜馬拉雅山脈的融化的水給存儲出來的。
現在的水很多,但是,隨著以後的發展,中國的水越來越少,後來隻能發動海水淡化設備,但是,那時候的水價極其高昂。
那麼,我現在就開始解決這個問題,不就ok了?
我尋找到各種地方,終於被我找到一個喀斯特地貌的溶洞,我感覺,這個溶洞裡麵,絕對可以容納百萬噸淡水。
那麼,就是要想辦法將水給引導到這片喀斯特地貌裡麵。
說乾就乾!
挖!
我費勁百天時間,終於挖出一條支流線,我堵住黃河的大河段。
雖然水還是很多,但是,朝著下遊流去的就不多了。
溶洞是通的,我看著水源源不斷的往裡麵流,我的心底確實很開心,終於,解決一部分溢出來的洪水了。
但是,這並不能治本,本還需要從山上處理。
我走遍太行山脈,祁連山脈,陰山山脈。
我知道,黃土高原能存的水始終有限。
水是從昆山山脈來的,那我就要去昆侖山實地考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