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史上的隋煬帝沒有殺兄屠弟,沒有殺父霸嫂。
唐太宗當時無法黑隋煬帝,隻能把自己做過的事也給隋煬帝來一遍。
當年高昌王鞠文泰來中原朝貢,直接坦言唐朝沒隋朝強大,所以回去之後反了,可見唐太宗的威懾力遠不如隋煬帝。
隋煬帝二十歲滅陳國,那是戰功赫赫。唐太宗將李建成的戰功寫在自己頭上,自稱英明神武,與隋煬帝比肩,絕對混淆視聽。
後半生,唐太宗一直努力證明他打仗不中用,以前戰績絕對不是他打的,可謂欺世盜名第一名。
玄真如今不指望有什麼蛛絲馬跡可循,走一步算一步。
浙江一片汪洋,百姓不顧一切上山避難,此類事情在古代經常發生,所以他們絕大部分能存活下來。
隻要快速讓海水流入大海,天庭已經管不了人間事,他們上方還在天河廝殺正酣。
目睹水患,玄真感歎自己渺小,倒不是收不走這些大水,而是根本不能那麼乾,隻能順其自然。
自己不能在這開使用神通的頭,若是佛門也在這大發神通,對此地人族危害巨大。
於是玄真找到當地官府,自告奮勇說精通治水,加上雨剛停,水來不及泄出,若等水勢自己退卻,最少三五年。
所以必須開山通路才能迅速泄洪,於是玄真留下了指揮百姓展開泄洪工程。
至於百姓挨餓那是板上釘釘之事,走一步算一步了,天下糧倉不能有失。
雖說隋王朝國祚較短,但卻創設了諸多影響深遠的頂層設計,這些都為後來的唐朝所吸納,並付諸實踐與完善。
如今國家糧食儲備呈現出“三元化”的特征:
即中央、地方、民間均建有糧食儲備機構,三者共同蓄力支撐起國家的糧食儲備。
其中,中央的機構主要有太倉和轉運倉,地方機構主要為正倉、常平倉,民間儲糧機構則是義倉。這三類機構雖說都是糧倉,但性質與用途是存在明顯差異的。
古代由於戰爭、天災等因素,也會時常出現“通貨膨脹”或“通貨緊縮”等金融現象,隋唐統治者在此基礎上就創設出“常平倉”的構想。
每當農民大豐收時,政府出資以高出市場價的價格收購百姓手中多餘的糧食,確保不會發生“穀賤傷農”的情況;
反之,當農民欠收時,朝廷就打開常平倉,將裡麵的糧食低價賣回給農民,以保障基層民眾的溫飽問題。
這樣做能夠有效緩解因糧食價格波動造成的社會動蕩,有利於鞏固統治根基。
“常平倉”之所以取這樣一個名字,意為“常平者,常使穀價如一”。
深入了解後,玄真萬萬沒想到,隋文帝建立的國家糧食儲備倉發揮作用,足夠全國人口吃十年。
如此就放心了,玄真安心修持開山工程,此法就是大禹治水類似的工程,如今國家糧食給予工程保障,那就一勞永逸解決水患問題。
百姓有飯吃,有錢拿,削尖腦袋參與治水,江浙一帶就民心安定了下來。
現在用一個月出的圖紙,獲得朝廷認可,所以會稽山一帶有百萬民夫與軍人參與開鑿山體泄洪。
玄真不太可能拿著工具去乾活,而是指揮軍民即可。閒暇之餘教他們開墾梯田,解決一些糧食問題。
江浙沃野千裡,犯不著上山屯墾,所以都不會此等技術,玄真將此法傳給他們,大受歡迎。
花果山的靈田種植藥草,有一部分就是梯田模式,所以這一套駕輕就熟,全民參與開鑿山體,所以江浙一帶沒出亂子。(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