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後,《華夏日報》刊登了徐華宇的那篇《談校園的一些問題》,筆名是鐘聲,裡麵舉例的省份沒有標明,隻是用了l省。
可是,《華夏日報》查出那個是徐華宇的投稿信箱。
畢竟徐華宇以前也用這個郵箱往《華夏日報》投過稿子,前麵還有徐華宇的名字,人家編輯哪會查不出來呢?
但編輯也為了保護徐華宇,畢竟這是一篇揭醜的評論,教育界裡最大的蛋糕就是飯堂和校服。
現在徐華宇舉例子說明,特彆是飯堂裡不衛生的飯食會危害學生的身心健康,讓我們下一代出現很大的問題,這不得不引起大家的注意。
徐華宇的這一篇文章投到《華夏日報》後,幾個編輯有不同的看法。
有人覺得不應該刊登這篇文章,有人覺得沒有問題,報紙就是要揭露社會上的問題,要不然他們的存在就沒有什麼意義了。
最後,由總編拍板,決定刊登這篇評論,用徐華宇的筆名“鐘聲”。
從文章裡的內容來看,這些問題非常嚴重。
如果不處理好的話,以後將是大問題。
這篇評論在《華夏日報》發表之後,產生了很大的反響。
大家都在議論這件事情,一些利益群體看了非常生氣,暗中揚言要找出那個寫文章的人,一定要找對方算賬。
斷人財路,如殺人父母,他們肯定不能放過對方。
文章沒有具體指哪個地方,l省具體是哪個省,彆人不知道,可《嶺南日報》編輯是知道的。
而嶺南省宣傳部的揭冬部長也看到這篇文章,身為宣傳口的主要領導,他的秘書每天都要篩選一些重要的新聞和報道,讓他不用自己一張張報紙地找。
當揭冬看到徐華宇所寫的那篇文章,把秘書叫了進來。“這篇文章好像很熟悉……”
“老板,這是徐華宇寫的,《嶺南日報》那邊反饋過的。”秘書提醒著揭冬。
揭冬想起來了:“原來是那個徐華宇寫的,我們都不發他的文章,他還自己發到《華夏日報》去?”
揭冬有點生氣了,徐華宇不講政治啊。
省裡不想發他的文章,那說明他的文章不適合在報刊上發表。
可徐華宇現在發表了,那是打他們的臉。
“我們這邊怎麼說?采取什麼措施?”揭冬問道。
這可是打臉的文章,這會讓嶺南省處於非常尷尬的地位。
秘書說道:“老板,這篇文章用的是筆名,就是以前徐華宇寫的。”
這篇文章當時經過秘書審核的,他還記憶猶新。
“徐華宇太不像話了,自己身為教育廳的人,居然揭自己的短,還怎麼讓我們嶺南教育界的人有什麼臉麵?”揭冬氣憤地說道,“你把這個信息暗中跟省教育廳的黃棟才廳長說一下,但不要跟他明說,隻是說我們暗中查到,這篇文章是徐華宇寫的。”
“老板,我來操作,讓教育廳的人恨徐華宇。”秘書陰狠地說著。
揭冬點了點頭,沒有再說什麼。
他是從外地調來嶺南省的,以前卓信海信得過的人,他不會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