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中人在北涼,以勢壓人!
最後一個徐鳳年在那陣驟然升起的紫金霧散去之後,所瞧見的則是那些從太安城中狂奔而出的驛卒終點——西壘壁。
此時兩軍所對峙的西壘壁,才剛剛熬過那該死的梅雨季節,眼看泥濘地麵逐漸變硬,快到了決戰的好時間,結果那道來自太安城的聖旨毫不避諱地當眾宣讀。
這聖旨就宛如一道驚雷般轟然炸響在人心中,令在場軍士無不麵色動搖。
或戰,或退?
未尋得良機怎麼戰?
倉促之間又怎麼退?
這來自於太安城的聖旨簡直是要了他們徐家鐵騎的命!
要知道他們之前好不容易才用大半徐家鐵騎精銳的犧牲贏下景河一役,將大楚那號稱天下無敵的大戟士全給拚光!
如今從大楚大戟士手中搶過了天下無敵軍旅稱號的他們正是氣勢如虹的時候,隻差一個合適的戰機就能在西壘壁上完成最後的一錘定音!
結果就在這種關鍵時刻,那座遠離戰場的朝堂卻是想要逼他們在沒有良機的情況下強行決戰?
那之前他們徐家用十數萬將士性命才換來的一丁點優勢豈不是瞬間就葬送了?
一時間這西壘壁上的所有徐家鐵騎都在等待著那座軍帳中的決定。
是戰,是退還是反,他們皆義無反顧!
看著這些臉上重新有了堅毅之色的徐家鐵騎,感慨不已的徐鳳年穿過帳布進入到了大帳之內。
此時站在大帳之內的有三十歲出頭就可以關係天下歸屬的徐驍。
有一直在大帳內運籌帷幄、決勝千裡的趙長陵和李義山。
有那因聖旨到來而被緊急召喚入帳的三位義子,陳芝豹、袁左宗和褚祿山。
有跟姐姐一起來到徐家的劍士吳起。
有在騎軍中聲望同樣顯赫的徐璞。
有騎軍新貴鐘洪武。
有步軍新銳燕文鸞,以及諸多在日後北涼中舉足輕重的將領們。
隻不過現在的軍帳之中分為了涇渭分明的兩派。
一派以軍師趙長陵為首,另一派則是以謀士李義山為首。
兩者在聖旨到來之後起了第一次劇烈的分歧。
按照如今徐家軍師趙長陵的意思,既然趙家皇帝下旨不戰則退,那麼他們就退給離陽看一看,讓離陽見一見他們徐家軍伍在決戰前退卻的可怕結果。
到時候便可以借勢將剛剛滅了東越的顧劍棠手底軍伍一口吃進來壯大己身,然後再回到這大楚跟葉白夔決一死戰,如此正好解決了徐家兵力劣於大楚的弱項。
但李義山認為此舉相當不妥,戰爭講究的是一鼓作氣,再而竭。
一旦讓隻剩半口氣的大楚緩過氣來,那麼這場戰事的勝負天平恐怕就會發生扭轉。
所以徐家鐵騎不但不能退,反而要儘快想辦法誘使大楚露出破綻,從而抓住機會展開決戰!
兩者一時之間僵持不下,這軍帳之中的氣氛頓時陷入了一種詭異的平靜。
到最後所有人的目光都看向了那個站在有著無數朱筆、炭筆勾勒的大楚形勢地圖前的大將軍——徐驍。
這軍帳之中唯一能一錘定音之人便是所有人都心服口服的大將軍了。
而以靈體之身出現在此的徐鳳年也在靜靜凝視著年輕時的父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