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卻躊躇了。
他欣賞陸羽,沒錯;陸羽有無以倫比的悟性,也沒錯。
然而,悉心教導一個徒弟,那就不是單憑欣賞就能使他下決心的了。
師傅領進門,修行看個人。
這句話的意思,再明顯不過,那就是我教你入門的法子,你該怎麼修煉,修煉到哪一步就都看自己的了。
除非,碰到一個真正值得栽培的弟子,為人師的才稍作考慮。
那也就是稍作考慮。
要明白悉心教導一個弟子,說是可以說得輕巧,那卻不是一日兩日之功。
除此之外,還得輔以傾注各種修煉資源,這些,都是計較不了的。
而這些付出,隻是為了能夠培養一個傑出的弟子。
這就有了個問題,自己的修煉時日,就如此荒廢了。
修行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以洪武的修為,完全有可能在十多二十年以內,將陸羽培養成一個強者。
他呢?
人,都是有私心的。
一邊,他有私心作祟,一邊,他又渴望自己這一脈,在他的傳承下更為繁榮昌盛。
眾所周知,洪門有兩個修煉方向。
一個,是以內功為主,外功為輔。
如洪門大長老,洪文宗。
一個,是以外功為主,內功為輔,如他。
這兩個修煉方向,同時也代表了兩個截然不同的修煉觀點。
簡單的說,就是誰都認為自己的修行方向的正確的。
儘然這不屬於洪文宗與洪武的矛盾,這個矛盾對一個門派而言,從長遠來說也是有益無害。
實際情況,卻有些殘酷。
例如若乾年後,洪文宗一脈一步步證實了,以內為主的修煉方式才是正確的,那麼他這一脈,也隨之沒落。
就如現在,他就被洪文宗壓了一頭。
當時他問及陸羽,打算修哪個方向,洪武就已想得很清楚。
如果陸羽選擇的是以內為主,他教,順便也能進行某種印證。
要是以外為主,剛好又需要一個真正能幫他辦事的弟子。
洪武的真實想法也就不言而喻,他還是想以一己之力,印證洪門的煉體之術,是以外為主最為正確。
話又說回來了。
首徒,身份僅是弟子。
首徒,並不代表是真傳弟子。
這弟子和真傳弟子,完全就是兩碼事了。
弟子隨緣,真傳弟子卻是絕對半分馬虎不得。
洪武糾結的就是這個。
畢竟陸羽的悟性,很是令他心動。
是的,他對以外為主的這修煉方向很有信心,洪文宗壓他一頭卻是事實。
將陸羽收作真傳弟子吧,他暫時還不想出那份心力。
不收吧,他心知洪文宗看上了那個李大牛,明擺著就是想收真傳弟子的打算了。
若是他過幾年再收,彼時又如何再趕得上李大牛?
思慮重重,搖擺不定。
洪武決定再去探探,陸羽究竟是不是適合作為他真傳弟子的人選。
神識剛一外放,他就是一愣。
心念一動,他的身形就消失在大廳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