嫡女傾城相府二小姐!
姚理有些為難,五皇子的信在這裡,他不放人的話,搞不好五皇子就會找自己的麻煩。
林依隻好不再為難對方,“正好,我去接這兩人出來,紅鸞也可以安心了。不過姚大人,我和三叔也提及過仙兒買東西的那個地方,就是上次您夫人和我一起抓人的地方,不妨叫那兩個出來對峙一番,也許還能查出來線索。”
“哦?”姚理眼神一亮,手上卻沒停止書寫。
“我明日就開始審理那兩個人,詢問一下有沒有線索。”姚理不敢再和林依說話,隻寫了公文,蓋上章,送給林依。之後又埋頭在查案上。
“姑娘留步。”蔣茹迪關上了姚理的書房門,跟著林依和紅鸞走了出來,“姑娘可不要因為我家相公冷淡,就覺得他辦事不利,說到底還是應該幫一幫姑娘的。”
蔣茹迪真的和傳聞太不一樣了,林依不解的看著對方,“夫人言重了,依兒很感激姚大人能放人,不光是仙兒,連紅鸞的哥哥也可以提前見麵,對於依兒而言已經是萬分感激。”
“想到這天底下還有很多百姓,連機會都沒有,依兒就覺得心中有愧。”林依覺得自己能走個後門已然不錯,之前沒幫著紅鸞和姚理說,一方麵是因為二人的交集還不深,另一方麵就是顧慮。
她覺得蕭寧川的朋友不會太壞,姚理做事不像不認真的樣子,很可能是因為太注重過程,所以才……
“姑娘不如這樣,要是方便的話,明日花會之後可以來這裡和姚理一同審理,畢竟是關於林府姑娘的名聲。”蔣茹迪再次示好,林依想想也好,答應了對方。
拿著放人的公文,林依和紅鸞一起到了大牢裡麵,三老爺這時候正在牢房外麵批評林仙兒,說她沒事就給自己找事,聲音不小,幾乎整個牢房的人都知道,林仙兒和五皇子有那麼點說不清的關係。
林依一進牢房就聞到一股黴味兒,也是,這地方關的犯人太多了,有點黴味兒都算是好的。
尋著聲音,林依跟在獄卒後麵走著,一直到了林仙兒的牢房門前。
牢房裡還關著不少人,林仙兒嫌棄那些臟兮兮的犯人,提著裙子連坐都不敢坐,“二姐姐,能不能先讓姚大人給我放出去,我又跑不了。”
“你以為牢房是你家開的?”林依沒好氣的說著,然後獄卒就走了過去,將牢門打開。
“還不出來?”獄卒冷冷的說著,這種達官貴人托關係放人的樣子都是一樣的。
看林仙兒那種樣子,就知道會被提前放出,林仙兒急忙出了牢房,對林依說道“五皇子救我出來的?”
“你再大點聲,讓全京城的人都知道。”林依頭也不會的跟著紅鸞往更深處走,再往裡麵是男犯人的關押地點,“你們先回去吧,我和紅鸞還要接個人。”
林仙兒臉上帶著一種憤怒的神色,要不是林依多嘴,自己還能爭辯一番,也不一定會被關起來。
結果人家捕快沒查到花店……怎麼可能?那地方怎麼會沒
有花店的?
還沒準是大房的人搞鬼,所以才沒了人作證,林仙兒隻怨毒的想著彆人害自己,才不會從自己身上找原因。
林依也不管她,她現在沒心思搭理林仙兒,紅鸞的腳步極快,她需要小跑著才能跟上對方。
再往下,就是底下的羈押地點,這裡麵都是吃了好幾年牢飯的人,牢房的味道已經不是黴味兒,而是各種異味兒夾雜在一起。
好在林依本來就承受額能力極強,根本就不在乎這個味道,紅鸞就有些受不了了,越往裡麵走,眼眶就越紅,直到眼淚掉了下來。
“哥哥,哥哥!”紅鸞看到角落裡那個瘦小的人,事實上這裡每個人都是瘦小枯乾的,林依能感覺到牢房裡人們的絕望。
剛剛去接林仙兒的時候,牢房裡的人還會東張西望,還能有個盼頭。
這裡的人早就已經心如死灰一般,見人來了頭都不抬一下,就是紅鸞的哥哥,在紅鸞喊了幾聲之後也毫無動靜,還是獄卒打開了門,將人拽起來才仿佛活過來了似的。
“哥哥,哥哥。”紅鸞拉著眼前的人,手腳似乎都不是他的一般,直到眼淚落到那人的身上,瘦弱的男人才有了一絲回應。
“紅兒……紅兒……你怎麼來這裡了?”男子的臉上帶著淚水,仿佛做夢似的,手顫抖無力的抬了起來。
紅鸞急忙和林依扶起對方,“我來接你回家,咱們回家。”
“我,我沒事了?家……回來了?”紅鸞哥哥不敢置信的看著妹妹,“不是說,那人已經成了皇子了嗎?”
紅鸞不知道該怎麼解釋,拉著自己的哥哥往外走,一邊走一邊說道“都是小姐救了你,那人還是皇子,是小姐找大人求情……”
“求情……嗬嗬……”
林依能感受對方的不公,卻無法幫對方變一個心態。
但是林依知道,對方肯定會好起來的。
“當初聽說對方成了皇子,我就知道我可能一輩子都要在牢房裡了。”紅鸞哥哥擦了擦眼淚,“也好,也好,這位是小姐?你……你真的和信上說的一樣?被,被賣掉了?”
“哥哥你彆這樣看我,小姐對人很好的,要不也不會幫你出來。”紅鸞急忙給林依解釋,“我哥哥他是知道我在林府做事的,隻是現在還有點接受不了。”
要不是在林府做事,紅鸞的父母可能早就熬不下去了。
鄭赭點了點頭,帶著幾分歉意對林依說道“我並不是不同意紅兒做丫鬟,隻是怪我自己,當初要是沒有得罪皇子,也不會害的妹妹去做下人……”
“你現在給你妹妹一個將來也還來得及,紅鸞說過你是讀過書的人,今年可能趕不上了,但是明年還是有科舉考試的,你可以試一試。”林依想了想之後說道“你之前可有秀才之類的功名?要是有的話,我們府上也在找教書先生,並不怎麼忙,就是教兩個孩子蒙學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