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昊宇種田記!
等到第三天的中午柳誌高和王娟才到關山縣。
昨天用了五千兩銀子,把房子,和張老頭的巷口拐角處的鋪子也買下來。至於地的事,張老頭說,他家有四畝悍地,可以租給他們種菜。
李昊宇把空間泡好的一大袋種子交給柳誌高夫妻。
“堂哥、堂嫂我們回去了,種菜的事你找張老頭幫忙在他們村叫些人手。”柳博書說。
“這、這我們倆能做好嗎?”柳誌高搓著手問。
李昊宇笑說“不要擔心,家裡那會怎麼種現在也就怎麼種,當然現在先種兩畝地的菜。其他的先找人搭建大棚,冬天來了也好有的賣。”
“我給你的種子,一定不能浪費,到時店裡開始售賣的前兩天,印刷一些小廣告,讓小孩子發放,開業那天知道的人也就多了。”
“我想二嫂可以做好的。”李昊宇肯定的說。
“謝謝你昊宇,嫂子糊塗了,你的大恩大德也不知道怎麼報答。”說著竟然難過的抹眼睛了。
“好了!我們走了,你們現在分家了,我們能幫到這裡,剩下的看你自己。”柳博天說完轉身上馬了。
這一來一回離開柳樹村一周了,回來還是能感覺到心裡的踏實。
“大伯、村長怎麼說,成了沒。”
“阿他天啊!成了,這次大多托了阿書的福氣。縣太爺一聽柳舉人要給村裡建學堂,大手一揮噔都不打便同意了。”
“那、荒地的事呢!”李昊宇小心的問。
“哈哈哈!這更簡單了,這塊地沒人要,成了我們村的燙手山芋。現在你們要買下來還不簡單,一畝地八兩銀子,兩百四十兩,就買下來了。”
柳大伯的話讓三人心定了。
“大伯、這會你就去在村子找人,割荒地的草。還有,有牛的人家一天六十文錢,割完了讓全部來犁地。在天冷之前種下去。”柳博天說。
“大伯、越多越好,還有王家村的人可以問下,都找找來耕種快些。”李昊宇說。
柳大伯走後,三人去了村長家。
“你們回來了,這是地契。學堂村裡想建,自己有地方就行,不用什麼手續。屬於村塾,可以自行建立,到時報上去就行。”說著把之前給的錢又遞了回來。
“高山叔你拿著吧!到時你看管著建學堂就好,就用這錢。”李博書說。
“這、也用不了這麼多啊!”村長如拿了燙手山芋般抖著手。
天知道他雖是村長,但一輩子也沒見過千兩銀票啊!這幾天心裡是又激動、又是難安
李昊宇才想起來,古代有錢人都是有自己家塾。
如果那個村出了大善人或者有錢人,或者族人自行辦的就是,學堂、族塾。古代還不像現代學校要一層層機構批準。
因為村子很少有私塾,基本一個縣一個鎮上就那麼一兩個,都是官辦有名的,相當於貴族。
所以古代寒門學子求學很不易。很多為了求學天不亮起床,背著乾糧,徒步兩個時辰,日複一日風雨無阻,就為了去學知識。
這樣一比,現代的孩子幸福太多了。
“那、既然是以阿書名義辦的,起什麼名字好。”村長激動的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