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吧!”孫爾威無奈的問:“你是怎麼知道的?”
“很簡單!”王學新淡淡的回答:“如果鬼子聯合艦隊不是在計劃著一次針對鷹醬艦隊的大行動,他們早就該派出艦隊來進攻大連了!你看到有鬼子艦隊出現在大連或附近海域嗎?”
孫爾威瞬間了然。
說得對,鬼子“武藏號”都被八路軍繳獲了,他們怎麼可能咽得下這口氣?
如今鬼子聯合艦隊不僅把這口氣咽下了,還置被包圍的“奉天”於不顧,這難道不就是“小不忍則亂大謀”?
如果進攻大連解救奉天是“小不忍”,那“大謀”又會是什麼?
怕是隻有與鷹醬艦隊決戰吧!
孫爾威不敢怠慢,馬上就把情報傳回鷹醬國內。
於是鷹醬高層就確定鬼子聯合艦隊會有一場針對他們的大行動。
鬼子高層這段時間也是鬨翻天。
爭論的焦點就不用說了,聯合艦隊居然放棄增援大連!
梅津美治郎為此還告了聯合艦隊一狀:“聯合艦隊怎能如此不顧全大局,奉天的生死關係到‘滿洲國’的根基,大連是否能奪回更是關係到關東軍的存亡!聯合艦隊完全置帝國利益於不顧,說收兵就收兵,而且還是在‘武藏號’被俘之後!這難道就是聯合艦隊的作戰精神嗎?這就是所謂帝國精英的對敵勇氣嗎?不,這是民族的恥辱!是帝國軍隊的恥辱!”
梅津美治郎以為這次聯合艦隊肯定逃不了受處分最後還要被責令配合陸軍進攻大連。
然而,這看似理直氣壯的“狀紙”送上去卻有如果泥牛入海般的沒半點動靜。
不過表麵看似平靜,鬼子本島高層卻早已分成兩派爭論不休:
一派是以陸軍為代表,他們堅持之前的戰略,也就是不與鷹醬艦隊為目標。
他們認為帝國要麵對的不是鷹醬幾支艦隊,而是鷹醬這個國家及其可怕的工業生產能力……帝國即便能利用反艦飛彈打贏一兩場仗,最終鷹醬還是能在短時間內再生產出一支甚至兩支艦隊出來,帝國對付這樣的敵人沒有任何勝利的希望。
因此,他們隻有把戰略重心放在華夏大陸上,其它一切都幻想!
客觀的說這觀點才是正確的。
尤其在太平洋戰場上進行的海空戰鬥,它打的其實不是裝備,而是綜合國力和工業能力。
而華夏內陸利用複雜地形的遊擊戰,就可以最大限度的削弱工業能力、綜合國力乃至科技水平的影響,也隻有這樣才有可能打敗鷹醬這樣的國家。
但海軍高層又哪裡會聽得進去這些話!
他們說的並不是這些,而是打敗鷹醬這支艦隊取得決戰的勝利後,就有可能把鷹醬逼迫到談判桌上來,於是對鷹醬的戰爭就可以結束了……鬼子二戰時期始終抱著這種“決戰”思維。
這是一戰時期的戰爭模式帶來的固化思維,一戰時期塹壕戰打到最後誰也奈何不了誰,最終隻能談判。
於是鬼子就想當然的以為,戰爭打到一定程度取得決戰的勝利必然就是談判。
可惜時代已經變了,二戰時期的戰爭往往是以“滅國”畫上句號!
(本章完)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