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乎眾人意料,走上講台的是寧青筠。
寧青筠一身純白的貂裘上衣,下身搭配簡約的牛仔褲和帆布鞋,簡練中透著少女獨有的清純感,在一眾年紀起碼四十歲的參會者中份外顯眼。
迎著無數的目光,寧青筠深吸了口氣,用動聽的少女聲線開始了她的報告:
“大家好,我是寧青筠,今天我和秦克報告的主題是——‘計算種子學’。”
聽到這個陌生的名詞,在場人人都麵麵相覷,一般來說在這裡作報告的,都是偏向應用層麵的內容,很少有純理論的,而“計算種子學”,明顯就是一個偏向理論的主題報告。
隻聽寧青筠繼續對著話筒說道:“眾所周知,目前種子學主要是靠著基礎理論與實驗試錯來推動的,相對來說,較之日新月異的計算機學科、材料學科、醫療學科等,種子學的發展明顯很緩慢,這是因為種植實驗太花時間、試錯的時間成本太大。麵對無限的可能,我們隻能通過基礎理論、憑借著經驗甚至是科研直覺、還要靠著有一定的運氣,才可能產生優良的新型種子,自然使得成功的概率很低,學科的發展極為緩慢。”
“我和秦克平時主要專注於數學層麵的理論,在計算機方麵也有一定的經驗,便想著能不能用數學方法進行數學分析,輔以計算機建立數學模型,最終推演出種子培育成功率最高的新方向甚至是詳細的實驗方案,以此節省無數的人力物力,尤其是時間成本。幸運的是,我們已初步建立了相關的理論體係,這就是我們今天的報告主題,我們將之命名為——計算種子學!”
嘩啦!寧青筠的話讓滿場皆驚,無數人瞪大了眼睛,甚至有人下意識地站了起來!
現在以計算機和數學為工具,建立的新興學科不少,比如計算物理、計算化學等,還包括細分的計算材料學、計算流體力學,以及方興未艾的計算生物學。
但計算種子學可謂是聞所未聞見所未見!
眼前這兩個年輕得過分的學生,居然說創立了一門新的學說,並可以通過應用數學的數據分析方法、數學建模和計算機技術,推演出新種子研發成功概率最大的新方向,甚至是詳細的實驗方案?
這可能嗎?
在無數震驚、疑惑、不敢置信的目光注視下,原本有點小緊張的寧青筠卻已完全鎮靜下來,她神色平靜地繼續道:“剛才我的搭檔秦克,已通過實際的例子,向大家展示過計算種子學的冰山一角。是的,計算種子學的核心是對dna進行深入分析探索,研究並應用dna的特性,推演其如何突變、突變的概率大不大,以及如何遺傳、是否會存在代際衰減等等……”
原來秦克先前的推導過程就是計算種子學的一部分內容!
在場原本不明覺厲的眾人,神色都不禁激動起來,隻要有點眼光的,都能看到這個新創立學科的巨大潛力。
時間慢慢指向中午了,按理來說,中午這場報告時段雖說是壓軸,但也是聽眾們最容易疲倦、最容易走神的時段,但寧青筠所說的新理論學科太過驚人,在場不管聽不聽得懂,全都集中了精神細聽,許多人還拚命做筆記,等著以後慢慢回顧消化。
寧青筠的報告慢慢接近了必尾,其實她的報告比較精練,很多細節沒說,因為一旦展開,那就不是半個小時能說完的了,說上兩天兩夜也說不完。
她隻是將計算種子學的主要思維、意義以及方法簡明扼要地說了遍,而光這部分就說了二十分鐘左右。
在場的眾人聽得似懂非懂,但核心內容還是能明白的,隻是根本不知道如何運用,更不知道這新創立的理論是否實用。
但在最後的十分鐘,寧青筠以實例回應了他們心中的疑問。
配合著秦克切換的ppt,寧青筠以動聽的少女聲線,講解了如何運用計算種子學,推演並設計出一種新型西紅柿種子的培育方案。
因為時間有限以及技術保密的問題,細節部分同樣沒說,但自洽的邏輯、清晰的思路、明確的推演步驟、乃至具體的培育方案,足以讓在場的種子學專家們聽得心潮澎湃激動不已!
他們都是經驗豐富至極的大行家、業內頂尖專家,隻要將數學與建模部分理解為“這是難懂但正確的數學部分”,再專注於種子培育的內容,便能跟得上寧青筠的講解節奏,並最終驚歎於計算種子學的巨大威力!
“目前我們通過計算種子學的成果並不算多,三四個月前上市推廣的五種新型西紅柿種子算是初步的試驗產品。以上,就是我們今天的報告內容。謝謝大家!”
少女禮貌地微微一鞠躬,回應她的是暴風驟雨般的熱烈掌聲,遠遠超過了之前所有人的報告掌聲,連評審團裡的所有評審們都情不自禁地用力鼓掌。
直到這時,眾人才知道秦克和寧青筠之前的五種新型西紅柿種子,居然是用這個“計算種子學”研究出來的成果!
五種新型西紅柿種子在市場上多火爆,早已是人儘皆知,有這樣的成果在前,人人都不由對這個“計算種子學”產生了強烈的興趣。
——其實五種新型西紅柿種子並非是計算種子學的產物,寧青筠隻是配合秦克,為了推廣計算種子學才給了這個說法。當然,這個真相天下間隻有秦克和寧青筠知道。
報告結束後便進入到提問環節,參會者熱情高漲,紛紛舉手提問。這回寧青筠退到旁邊,由秦克來作答。
“請問秦先生,你們的這個計算種子學,是可以應用到所有的種子研發培育嗎?”
“是的,隻是目前種子的dna理論還不完善,我們也是摸著石頭過河,計算種子學必須依托dna理論、實驗數據的不斷完善,建立對不同種子的專用模型,才會更加準確更加有效。”
“請問,是不是要精通數學和計算機才能掌握這門計算種子學?”
“如果想真正掌握理論並運用這個學科,我的答案是,是的。但沒必要一個人全部掌握這些知識,這也不太現實,團隊合作對於計算種子學來說是最合適的方式。我想以後的種子學界一定會越來越重視數學與計算機的作用,並成立由跨學科的技術人員、學者組成的科研團隊。這是大勢所趨,光靠經驗與試錯實驗的低效率時代已落伍了。”
接下來陸續有人問十幾個問題,比如什麼時候寫論文或者編寫相關的理論書籍,秦克都一一作答。
最後有人問道:“請問兩位,你們接下來還會繼續用計算種子學,研發出更多的新型種子及其培育專利技術嗎?”
問這個問題的是大農種業的董事長桑義江。
秦克微微一笑:“是的,大概在明年三四月份,我們就會陸續推出根據更成熟的計算種子學推演並培育出來的新種子專利技術,請有興趣者聯係青檸科技。謝謝大家。”
提問環節結束,掌聲再次響起,這回卻是經久不息。
不管是眼紅秦克寧青筠的參會者,還是發自內心敬佩的參會者,以及心心念著的兩人未來新成果的參會者,此時都已意識到,一個潛力無限、注定會受到種業界重視的全新學科,在今天正式誕生了!
這個“計算種子學”,毫無疑問,將會得到種業協會明年的重點扶持!
而它的開創者,秦克和寧青筠,更是會名列青史,成為計算種子學的奠定者,在種子業界留下濃厚的色彩。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