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超巨型太陽風暴”如期而至的消息並沒有封鎖,所以雖然正常生活與工作並沒有停止,對於大多數人來說,今天確實很特彆,使得幾乎所有人在工作、閒聊的話題,都圍繞著這次關係著人類未來的大事件。
尤其是秦克院士曾說過,“超巨型太陽風暴”的到來,是扭轉這顆星球極端氣候異變狀況、使之恢複正常的關鍵,更是讓許多人時刻著事件的進展,相關消息在網絡上到處刷屏,火速登頂各類熱搜。
龐大的熱度使得整個世界的輿論就像煮沸的水,根本就止不住更封鎖不住,特彆是在網絡世界如此發達的現代。幸而各國一開始就製訂了應對措施,由國家級彆的主流媒體發布最權威最真實的消息,避免各種謠言四起。
而他們的消息來源,自然是秦克所在的“指揮中心”。
“指揮中心”裡就有專門的工作人員負責此事,按秦克的安排,每隔五分鐘左右推送一條簡明扼要、客觀實際但相對積極正麵的消息。
每次這些消息發布,各國媒體在轉發之時,都使出混身解數來增加自身的影響力、吸引流量。
他們不敢變更消息的內容,標題卻是可以自擬的,為了吸引眼球,各種標題黨自然就層出不窮。
《“超巨型太陽風暴”正式於8月15日9日16分爆發,以夏國秦克院士為首的57萬科學家、工程師正嚴陣以待!》
《前所未有的大危機來襲!但我們的守護之盾“星球防護罩”已全麵展開!》
《湛藍色的科學奇跡正守護著我們,看我們渺小的人類如何抵禦太陽之威!》
《麵對第一波地磁輻射的猛烈衝擊,他隻說了這麼一句話!》
《關係人類未來的大戰役已打響!普通民眾該如何應對?記住這三點!》
《抬頭看吧,這是人類曆史上第一次看到的、在外太空綻放、波及全球範圍的電火花!》
對於大多數民眾來說,一條條好消息的傳來,在增強了他們信心的同時,也增加了大量的談資。媒體們的推波助瀾更是極大地增加了這次事件的熱度,連賣菜的老婆婆與下著象棋的老大爺都能煞有介事地評論幾句什麼“一直伸到外太空的鐳電炮”、“比藍星還大的超級大盾牌”……
不過對於所有參與“星球防護罩”計劃的科學家與工程師、工作人員來說,此刻已從首戰告捷的喜悅中重新冷靜下來,投以十二分的專注與努力來應對接下來“超巨型太陽風暴”源源不斷的“攻擊”。
地磁輻射的速度接近光速,所以是最快抵達藍星的,隻要太陽風暴不停止,地磁輻射就會一波一波地“攻擊”過來。
而“超巨型太陽風暴”第二類攻勢則是高能帶電粒子流,它主要是質子和電子組成,因為質子約比電子重1800倍,高能帶電粒子的速度自然慢得上不少,往往要在太陽風暴發生後的幾十分鐘到幾小時後才抵達藍星。…。。
此時,正是距離“超巨型太陽風暴”爆發的第61分鐘。
“指揮中心”的大屏幕正以鮮紅的字跡警示:【第一波高能帶電粒子流抵達!目前正在與“星球防護罩”發生撞擊!初步分析每平方公裡撞擊產生的能量較相當於120萬噸tnt的威力!】
120萬噸tnt的威力,幾乎相當於60枚“小男孩”原子彈同時爆炸的威力了!
在場人人色變!
這一刻,“指揮中心”內,原本輕鬆喜悅的氣氛早已蕩而無存,大多數人都緊張焦慮地看著衛星發回來的實時視頻。
隻見一枚枚的高能帶電粒子團不斷地轟擊在“星球防護罩”上時,“星球防護罩”出現了更加明顯的凹陷,而且不少光幕之中還出現了像是蛛網一般的“裂痕”!
類似散彈槍的成束彈丸不斷轟擊在防彈玻璃上的情景,讓大多數人頭皮發麻,心中戰栗。
大屏幕上不斷彈出警報信息,右邊的參數欄更是出現了大片大片綠色數字躍升為黃色乃至是紅色數字。
放眼望去,幾乎有三分之二的參數超出了正常範圍,讓人觸目驚心。
尤其是看到湛藍色的光幕上出現了蛛網般的“裂痕”時,更是讓很多人下意識地捏緊拳頭,心臟都要跳出喉嚨了。
他們生怕下一秒光幕便轟然而碎,無數的高能帶電粒子殺過防線,轟擊在藍星的磁層與大氣層上,造成不可挽回的可怕後果。
“這波攻擊的威力,可比上一波強太多了……”旁邊一個工作人員顫聲道。
另一個工作人員目不轉睛地盯著大屏幕上的畫麵,似是回答,又似是自言自語般說道:“是啊……動量完全不是一個級彆……”
中學生都知道,運動物體的質量和速度的乘積叫作物體的動量,這些從太陽那裡拋射出來的高能帶電粒子,其速度隻比光速慢幾十倍而已。
而這次“超巨型太陽風暴”的高能帶電粒子數量較之以往起碼增加了成千上萬倍。正所謂滴水成河,數量龐大得根本無法估量的高能帶電粒子彙聚成而的“高能帶電粒子團”就像一枚枚的小型殞石,疊加幾十分之一的光速,由此而產生的動量自然也極為驚人,產生這樣的衝撞威力也不足為奇了。
果然正如秦院士所說,這波高能帶電粒子的攻擊才是真正的考驗!
“所有人注意,馬上集中精力應戰!”秦克的神色同樣凝重,但較之彆人明顯要淡定冷靜得多。
他的話驚醒了所有人,指揮中心與各處的指揮分中心立刻便像旋緊的陀螺般極速運動起來。
秦克一邊盯著屏幕分析判斷,一邊保持著快速而清晰的語速,飛快地下達著一個個的指令,而幾十萬名科學家、工程師則按著他的指令不斷地作出分析與決策,由微光全自動執行這些決策,並做好整個“星球防護罩”的管理和維護。…。。
與高能帶電粒子團不斷極速撞擊“星球防護罩”的情景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時間的流逝顯得如此緩慢。
老陶額上滲著汗水,他反複地作著深呼吸,以平複著緊張的心情。
連老陶都如此緊張,更不必說其他人了。
愛德華·威滕、寧青筠同樣被冷汗濕透了後背的衣衫,哪怕開著空調都沒法子讓他們炙熱的大腦降溫下來。
此時他們平均一分鐘要完成33項重要的決策,按一人11條來算,也隻有不到6秒的思考時間便要從微光彈出的問題處理方法建議選項中作出選擇決策。
老陶擦了把汗,忍不住低聲對秦克道:“情況有些不妙啊,沒想到這高能帶電粒子的攻擊密度如此之高,已接近我們原本設計‘星球防護罩’的防禦極限數值了,使得各種意料之外的報錯越來越多。”
之前“星球防護罩”在為期一個多月的測試與聯調階段,是沒可能真正模擬出這樣級數密度的高能帶電粒子轟擊效果來,更多是“紙上談兵”,此時便產生了“紙上談兵”與實際有較大出入的問題,使得發射基塔很多功能模塊的算法執行起來出現了“脫節”。
這才是近半數光幕屏障出現“裂痕”的主要原因。
現在幾十萬名科學家隻能以臨時治標不治本的方式來作出一項項的決策,彌補算法與實際的差異,使微光能不斷地微調著各個功能模塊的實際運作,確保“星球防護罩”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