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說是窮舉法,其實跟碰運氣沒有什麼差彆了。
現在的競爭,已經到了白熱化的階段。
陸時羨的先發優勢基本已經在這裡消耗殆儘,與此同時其他實驗室的後發優勢開始發力。
此起彼伏之下,他們之間的差距已經在飛速縮小。
在不斷地試錯下,核心研究小組也終於有了更進一步的進展,將目標鎖定在一種蛋白質或多肽上。
毫無疑問,那隻有可能細胞因子的可能性最大。
說到這個東西,陸時羨可就不陌生了。
早在二十世紀初期,有關於細胞因子的概念就已經被提出。
隻不過,當時生物學家們對其研究的不深入,對其詳細互作運行機製並不清楚。
直到二十世紀中期,通過對細胞分子的深入研究,科學家才逐漸識彆出參與生物體內調節和傳遞信號的關鍵蛋白質,而這些蛋白質也在後麵被統稱為細胞因子。
細胞因子能夠在細胞間傳遞信號,對細胞功能和生理過程進行調節,作為植物生長和發育的重要調節分子,在植物細胞中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因此也成為植物細胞研究領域的熱門方向,後來隨著科學家對其研究的不斷深入,植物細胞因子的種類和功能被陸續發現。
核心研究小組也因此專門展開了一次學術討論會。
“植物生長因子促進細胞生長、分化以及增殖,發育因子則是通過控製細胞分裂、擴增,調節植物器官和組織形成與分化。”梅林有理有據地說出自己的看法:“所以我比較傾向於是植物應激因子或是免疫因子,又或者是兩者兼而有之。”
到了關鍵時刻,貝拉也不再嘻嘻哈哈,而是沉思著點點頭:“我覺得我們主要精力還是得放在免疫因子上。”
“應激因子主要還是側重於惡劣環境條件下的應激反應,免疫因子才是植物抵禦病原體入侵的重要因子。”
梅林對此還是堅持了自己的看法:“不,惡劣的環境隻是誘發應激因子的因素之一。”
“病原體入侵同樣會給植物造成壓力,麵對這種壓力,植物同樣也會產生應激反應。”
貝拉止不住地搖頭:“不不不!你太理想化了。”
“光是免疫因子就有抗菌肽、抗菌蛋白以及植物抗性蛋白等多種類型,研究這些就已經占據我們太多的時間和精力了。”
“就目前而言,我們並沒有這麼多時間,不是嗎?如果我們不集中精力攻克最有可能性的方向,到時候被人家摘了桃子,我們想哭都沒地方哭。”
眼看兩人又有要爭吵起來的趨勢,這已經成為實驗室裡的常態了。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看法和觀點,這很正常。
陸時羨需要做的是將其控製在一個合理區間內。
不同的思維方式在一起碰撞,才會催生出新的思路和方向。
這次依然是他居中做調停工作:“可以了,你們兩個人的想法我都清楚了,不用再繼續重複了。”
思考了片刻,麵對這個問題,陸時羨最終還是決定去請教顧問,他拉過來可不隻是為了好看。
稍微費了點功夫,他在一棟教學樓找到了剛為本科生上完課的羅斯曼,向他詳細敘述了項目組目前遇見的困境。
羅斯曼放下手提包,稍微思慮,給出了自己的建議。
“類似的問題,在我過去的研究工作中,曾經遇見不少。”
“隻不過成功和失敗的案例都有,植物的互作機製很複雜,有可能都是正確答案或者都不是正確答案,所以我無法給你準確的答複,唯一能做的也隻是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