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了解的不深入,但一定要看懂全文的意思。
所以他最先接觸的自然是發現t細胞的論文。
1965年1月,《自然》發表了馬克思·戴爾·庫珀等人的論文,提出了由兩種淋巴細胞組成的兩部分免疫係統:產生抗體的b細胞和介導反應的t細胞。
這一發現徹底改變了細胞免疫學,為過去幾十年幾乎所有新的癌症治療鋪平了道路,包括最近討論得火熱的cart細胞療法。
但實際上,將發現b細胞和t細胞的榮譽全數歸於他並不合理。
早在1961年,雅克·米勒就在實驗中發現,切除胸腺之後的小鼠不會對來自另一品係的小鼠的皮膚產生排異反應。
這一實驗結果證明了排異反應相關的免疫細胞形成於胸腺,這也是最早關於t細胞形成的實驗記錄。
但他的實驗並沒有得到社會上的廣泛接受,淋巴細胞是抗體的唯一來源已經被公認,但參與排異反應的淋巴細胞與產生抗體的淋巴細胞之間存在有什麼聯係並無人知曉。ъigetv.
亦如最開始不被人認可甚至唾棄的量子力學、隧穿效應和宇宙大爆炸理論等。
但事實證明,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數人的手裡。
斯蒂芬·茨威格曾在《人類群星閃耀時》這樣講述。
決定曆史走向的按鈕被安置在少數人手中,後來的人,能做的隻是將一瞬的光明重演一次,又一次。
在雅克·米勒研究的基礎上,免疫學家的馬克思·戴爾·庫珀繼續進行臨床觀察,為兩種淋巴細胞的存在提供了早期證明。
後世科學家們在實驗中終於證明了能夠產生抗體的淋巴細胞和來源於胸腺、產生排異反應的淋巴細胞是兩種完全不同的東西。
就細胞免疫領域而言,後麵50年之後所有基本發現都取決於兩人的創新性研究。
沒有他們的努力,可能抗癌藥的出現又要推遲不知道多少年。
但好笑的是,這樣的跨世紀重大研究成果,居然沒有引起當時人們的重視。
陸時羨對這個印象很深。
直到2019年他們才因在細胞免疫領域的傑出成就獲得生物醫學領域的重要獎項拉斯克獎。
頒獎詞中這樣寫道:“這是具有裡程碑意義的成就,提供了適應性免疫係統的組織原理。這項開拓性的工作推動了基礎科學和醫學的巨大進步。”
同時這個獎項也被譽為諾貝爾獎“風向標”,雖然提名多時,但遺憾的是他們始終無法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接下來。
陸時羨將需要研讀的論文都編上了號。
第一天,陸時羨看完了四篇論文,完成了總進度的7。
而這還算是比較基礎的理論,都是與創始相關的論文,難度不算高深。
陸時羨算了一下按照這個進度,兩個星期才能將所有論文看完。
這也讓他心裡有了一絲急迫感,但偏偏這個東西急不得。
知識的汲取總是漫長而又,不存在速成的可能性。
特彆是陸時羨這種喜歡精讀吃透的人。
“近來研究發現,機體存在一種新型的不同於1型和2型的cd4+效應t細胞輔助性17細胞(tp17,th17)?”
陸時羨來了興趣,在口中默念出聲。
“該細胞是由天然t細胞前體分化而來,具有獨立的分化和發育調節機製,並特異性地產生白介素17效應因子......”
陸時羨看的非常認真,以至於等他反應過來,肚子正在咕咕叫向他提出抗議。
“幾點了?我這就餓了?”陸時羨手不釋卷拿起手機看了一眼。
“什麼情況?”
“這就下午三點了?”陸時羨時間過得渾然不覺。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