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玉恒此時直接傻了,站起來看著陸時羨,許久之後蹦出一句話。
“你是真的離譜啊!”
“居然還真是大發現!”
聽到這句話,陸時羨再也按捺不住心裡的激動,再次衝到電鏡下開始觀察。
隻是一眼,整個人突然血氣上漲,就像是打了雞血一樣,有點嚇人。
也許說gpcrs沒有人聽說過,但若是說它的另一個名字,估計無人不曉。
g蛋白偶聯受體!
第一個gpcr是在19世紀發現於眼睛視網膜上。
它被發現的曆史很長,但關於g蛋白偶聯受體gpcr)方麵的研究,似乎從來都是細胞生物學的重點和熱點。
這一點從與它有關的諾獎數量就能看出來。
一個蛋白受體橫跨生物和化學與物理三個領域。
早在1936年生理學家洛伊就因為發現了乙酰膽堿在神經係統的作用而獲得了生理學或醫學獎。
而乙酰膽堿受體正是一種gpcr,隻是當時誰都不知道這是一種g蛋白偶聯受體。
1957年,因為發明抗過敏特效藥,意利國科學家博韋獲得當年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而他的抗祖胺藥主要針對的是h1和h2受體,而它們均屬於gpcr。
1967年,因為視紫紅質在視覺係統中的機製研究,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由三位不同國家的科學家共同獲得,視紫紅質和感光蛋白正是gpcr裡麵被研究最廣泛的成員。
1994年,因為發現g調節蛋白和提出gpcr概念,當年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被頒發給米國的a.gian和.rodbe。
2000年和2004年的生理學或醫學獎的諾獎成果均與gpcr有關。
如果他沒記錯的話,就在2012年,米國科學家羅伯特·萊夫科維茨和布賴恩·科比爾卡就會因為對gpcr的研究分享了諾貝爾化學獎。
而他們的獲獎成果是g蛋白偶聯受體的內部工作機理。
而他現在的實驗現在恰好證明了g蛋白偶聯受體在生物免疫調節上具有重要作用結果。
陸時羨喜不自禁地將目光望向馬玉恒。
“馬教授,我這算不算諾獎級彆的成果?”
聞言,馬玉恒直接笑出聲來了。
“我看你在想屁吃!”
“還諾獎級彆的成果?”
“你這個發現之前早就被國外的科學家提出來了。人家從1980年開始就開始研究這個,研究了大幾十年才有這個結果,你才研究多長時間?”
馬玉恒對他繼續進行無情的打擊。
“彆人提出來的理論比你完善一百倍,你這頂多算是在旁邊摳了一點邊角料出來。”
聽完,陸時羨也明白過來,自己是有些魔怔了。
諾獎啊!
哪怕國內有人對它鄙視至極,無非是被國外資本壟斷了罷了。
但是若是將這個獎項放在他眼前,他將立馬將之前說的話給吃回去。
它確是所有科研人員夢寐以求的榮譽和獎項。
可是諾獎級彆的成果哪有這麼容易發現?
放下心中不切實際的幻想,陸時羨終於冷靜下來。
他對細胞生物領域的前沿了解實在不多,正好旁邊就坐著一個專家,直接問還方便一些。
“馮教授,那這個發現的研究價值有多少?”
“既然已經有人提出來了,我這還有機會發sci嗎?”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