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有兩隻耳朵卻隻有一張嘴。
這就告訴我們要多看多聽少說話。
而這就是費斯諾定理。
多看指的是不能隻看見問題的表象。
世間美好與我們環環相扣,而這需要我們擁有一雙發現美的眼睛,去透過現象看到本質。
多聽即為虛懷若穀地去傾聽彆人的意見。
遇見難以解決的問題時,需要請教高明的人,並對他們的意見虛心聽取,但最關鍵的是要學會過濾分辨對自己有用的東西。
少說並不是意味著不說。
有句名言說的好,一個人用兩年時間學會說話,卻要用一輩子去學會閉嘴。有時候恰恰容易禍從口出。
飛機飛往燕京的路上,陸時羨又明白了許多東西。
加上之前在大會上學到的東西,他現在已經獲得了好多東西。
此行不虛啊!
隻是心裡感歎的功夫,陸時羨和徐誌鴻兩人就即將降落在燕京機場上。
回到學校,陸時羨花了一些課外時間,將這個星期落下的課程全部補上。
雖然大部分內容他早就已經掌握,但是他還是過了一遍,以保萬無一失。
於是接下來的時間對他而言就比較重複了。
上課、讀書、聽講座......
反正陸時羨不是在學習,就是在學習的路上。
但這樣帶來的效果也是驚人的。
在研一上學期的期末測試中,陸時羨依然以距離大比分差距拉開第二名一大截。
這個成績的取得和他孜孜不倦的努力是分不開的。
但這樣也帶來一個他未曾想過的問題。
“輔導員,這個校際交流項目我不太想參加啊!”
“國外有點太亂了,哪有咱們國內舒服。”陸時羨拿著一份申請表據理力爭。
“而且,輔導員,你也是知道的,我出身農村哪有錢出國留學?”
在他對麵,一個比陸時羨年長十歲的男子露出無奈的表情。
“陸同學,我不知道你為什麼對這個項目這麼排斥,有著獎學金的支撐,實際上你在那邊的消耗是非常小的。”
“這個機會難得啊,過去很少能夠有這個名額。”
“如果以你的成績都無法獲得這個名額的話,其他人就更不要說了。”
出乎他意料的是,陸時羨再次堅定地放棄了這個機會。
“不,我還就不相信了。咱們在國內土生土長就無法成才了?
“難道離了國外,我們就出不了重大成果了?”
這下,見勸不動,他的輔導員隻好獨自離去。
陸時羨也有些無語,不知道為什麼這個輔導員怎麼這樣鍥而不舍。
一直試圖說服他申請燕京大學20112012學年度校際交流項目。
最近燕大一直在推行國際學生交流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