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回答完畢。”
一口氣說完,對他發問的麵試老師直接偃旗息鼓。
什麼鬼?
這小子怎麼回事?
也不知道是不是錯覺,他居然有一種在課堂裡聽課的感覺。
可我是在麵試,不是在聽課啊!!!
於是,他轉過頭和其餘幾位交換了一下眼神,表示這是一個硬茬。
很快,經過短暫的安靜之後。
另外一位體型有些微胖的女士也很快想好新的問題,向他提問。
“目前我國的社會生產力以及綜合國力得到了顯著提高。不僅國內生產總值達到39.8萬億元,年均增長率持續達到超過10,財政收入從3.16萬億元增加到8.31萬億元。”
“與此同時。載人航天、探月工程、超級計算機還有國家高鐵項目等前沿科技都實現了重大突破。”
“這充分說明我們哪怕不需要走出國門,也能夠完成自主創新,並且完成舉世矚目的成就。”
“所以你為什麼會認為我們一定就需要走出去並且引進來呢?”
女老師說完,陸時羨感受到一絲壓力。
這個女老師拿國內的這些重點項目來舉例子,說服力實在是太強了,真的是步步緊逼。
她此時的論點其實跟他之前的觀念非常接近,曾一度也固執地認為不靠國外,自己也一定能完成自主創新。
但他最後發現一個問題。
那就是需要的時間。
達到一個共同的目標有很多方式,他真沒有必要因為自己的固執去浪費時間。
在如今這個信息時代,知識迭代的實在太快了。
可能他好不容易在國內閉門造車,完成自主創造。
但即將走向研發應用的時候,可能才會發現之前國際範圍內還在通用的技術早就過時了。
之前做的一切都白費了功夫。
可能這樣說也不準確,這樣起碼增長了一些經驗。
但他現在的觀點是真的沒有必要。
於是他稍微思考便回答道:“您說的很對,我國目前在載人航天、探月工程、超級計算機以及國家高鐵上取得了重要突破。”
“但是我還是想說,目前科技產業上依然存在卡脖子的問題。特彆是在芯片、發動機、材料、數控機床、工業軟件以及研究儀器等等方麵,都非常依賴進口。”
“就比如您所舉例的高鐵項目,過去幾年裡,我們做到了國外幾乎所有國家做不到的事情。”
2002年12月31日,磁浮列車示範運營線建成,這是我國第一條高速軌道係統。”
“2003年10月11日,秦沈客運專線全段建成通車,這是我國第一條高速國鐵線路。”
“2005年6月11日,石太高速鐵路開工建設,我國正式進入標準化建設高速客運專線鐵路階段。
“2007年4月18日,我國鐵路第六次大麵積提速啟動,鐵路開始邁入高速時代。”
“這確實很了不起!”
說到這,陸時羨突然話音一轉。
“但是......”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