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安的貢院在城北新莊橋附近,挨著禪符寺,寺廟的悠揚鐘聲傳來,考生們浮躁的心情逐漸平靜,號房內一片寂靜,甚至能聽得到磨墨的聲音。
幾家歡樂幾家愁,那些提前買了答案,找了槍手的考生全都抓瞎了,而真才實學之輩則心暗喜,朝廷英明,終於有我等出頭之日了。
最發愁的是劉川,明明說好的進場之後就等著拿答案完事,可是事先布局的內線根本連貢院都進不來,看著試卷上的內容,他兩眼一抹黑。
劉蜀比同父異母的弟弟略強點,在舅舅的熏陶下對理科有些涉獵,但是他的功夫都在武器製造運用上,原理不求甚解,隻能瞎jb寫,科也一樣,回憶著舅舅母親等人平日裡的時局討論,信馬由韁的瞎扯一通,好歹不交白卷就行。
化名俞慶的劉渝則不慌不忙,甚至沒開始動筆,他一邊磨墨一邊審題,胸有成竹的同時,又有一種彆樣的幸災樂禍,他恨那兩個兄弟,能給他們製造不愉快,會讓他非常愉快。
貢院之外,裴舜卿氣的鼻孔冒煙,說好的槍手放了鴿子,差點誤了大事,幸虧自己辦事妥帖,還有一個備份,現在就等試卷從裡麵傳出來,好趕緊找人做題,還不至於耽誤大事。
至於這個敢捋虎須的俞慶,抓到一定讓他好看!裴舜卿讓人安排統的特務去查俞慶的底細,等會試結束就把人抓來,塞麻袋沉錢塘江裡去。
但是貢院大門緊閉,外牆三步一崗五步一哨,試卷根本傳不出來,急的不光裴舜卿,還有很多人在貢院附近的茶館裡焦灼萬分的等待著。
他們是等不來試卷了,隻等來一個消息,天祥親自巡場,抓到禮部的一個小官試圖夾帶試卷出門,當場拿下,革職查處,這是殺雞儆猴,其他拿了錢的人也不敢再有小動作。
三天後,考試結束,貢院的門才打開,考生們的神情都不太好看,今年恐怕全軍覆滅。
留在號房裡的試卷被監考人員收走,用紙將試卷上的名字糊上,再交給專人謄抄,這是防範作弊的雙重舉措,閱卷官看不到名字,也認不出筆跡和暗記,自然沒法單獨照顧。
閱卷官們一共人,共坐一室,輪流閱卷,也就是說每一張試卷都要經過所有考官的審閱,閱卷官的打分機製是五分製,用圈、三角、斜杠、1、x來做記號,圈代表五分,以此類推,得圈多的舊傷佳卷,交主考官審閱,這樣能最大的保證公平性。
個閱卷官,都是天祥親自找的人,品德學術上毫無瑕疵,這幫老學究的效率還挺高,刷刷的過卷子,一邊閱卷一邊搖頭。
“這一屆是最差的。”這是大家的一致看法。
忽然有了一份出彩的試卷,個閱卷官全都給了x,這就是下下,屬於落榜行列,本應該丟到一邊不予理會,但是閱卷官覺得不行,這種人如果不加以懲處,恐怕會有隱患。
於是這張謄抄的試卷放在了天祥的案頭,閱卷官憤然道:“狼子野心,無君無父,要徹查法辦,以儆效尤。”
這麼一說,天祥反倒來了興趣,先是一目十行的看了前麵千把字,順手就撕了,擲於地上。
“大膽狂徒,簡直目無王法,等閱卷完畢,查出其人,革去功名,交有司懲處!”
等閱卷官們走了,天祥細細一想,心似乎有個鉤子,吸引著他又把撕成兩半的試卷拿起來細細品閱。
這是一張科試卷,行流暢,還用了很多新名詞,如果用過去的目光看,確實是滿紙荒唐,但是仔細思考,卻越看越有道理,看到後麵,心簡直有驚雷炸響。
這是個堪比程朱的大家,思想的先進性直追春秋時期的思想家。
自漢武帝時董仲舒提出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後,孔子就成為讀書人的祖師爺,儒家就成了正統思想,金科玉律,是上至帝王,下至百姓都要遵守的行為準則,也是國家的法統,人類的價值觀標準。
而儒家的核心思想就是將君王神化,實行央集權製。
從漢武帝一直到今天,走的都是這條路。
這張試卷則指出這種製度的明顯缺陷,如果君王是暴君,是傻子,沒有法定機製進行矯正,這就是直指當今官家了,光憑這一條就夠抄家滅門的。
隻指出缺陷不給出道路純屬耍流氓,試卷也指出一條明路,就是實行虛君化,大權歸內閣,也就是官體係,皇帝從宗室選青年才俊充任,擔任名義上的國家元首,如果德行有失,可以隨時更替,軍民要忠於君王,但是忠於國家有著更高的優先權,也就是保大宋不保趙家的意思。
身為一個官,很自然的就會認為句句在理,事實上大宋當下不就是這麼乾的麼,南渡以來,幾任官家都生不出太子,隻能從宗室裡尋找青年才俊頂上,如果是個明君也就罷了,如果都是當今官家這種二傻子,根本不具備處理國政的能力,還是得官們頂上去啊。
如今大宋的朝政是掌握在謝太後和賈似道以及官係統手,皇權,相權、官係統的禦史台諫以及太學生們,不就是三股或強或弱的彼此製衡的政治力量麼,和試卷提到的以法度明確三權分立不謀而合。
還有“將權力關進籠子”這種話糙理不糙的大白話,簡直讓人豁然開朗。、
天祥有一種感覺,這是一個人才,而且此人的矛頭並不是指向官家,而是指向當今權相賈似道,要將相權削弱,避免一家獨大。
這張試卷上講的都是當下正在發生的事實,隻是捅破窗戶紙的手而已。
這是個能做狀元的人,但是貿然將其評為狀元的話,恐怕會引起天下大亂,畢竟言辭太過驚世駭俗,事實歸事實,能做不能說。
裝看不見也不妥,白白浪費一次改良朝廷法度的機會,天祥舍不得,他思來想去,想出一個妙招,那就是明發天下,讓天下士人來評說。
看了這樣勁爆的試卷,其他試卷再也進不了天祥的法眼,硬忍著看了一些,無非是老調重彈,把理學的一套玩意換湯不換藥的說出來而已,拾人牙慧,毫無新意。
其有些采出眾的,天祥親自點了圈,算作入選,一千三百名考生,能入進士前五甲的,這回不到二百人,比上回會試縮水三分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