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耿如杞、潘汝楨的對話就要輕鬆許多。
農部和工部的事務要具體得多,馮紫英和二人談及了一些自己的想法。
比如對土壤土質的研究,新作物的適應性和培育優良品種,比如對驛道和鐵軌的建設規劃,以及水泥等建材的推廣使用等等,算是替二人先掀開一扇窗。
這一份點撥也讓他們明白入中樞,應該抓哪些重點實務,而非淪為文牘中的官僚。
沒辦法,這個時代的官員都還是封建時代最典型的官員,與馮紫英心目中現代行政體係下的官員相差甚遠,更多的是當官而非做事。
耿如杞和潘汝楨算是相當不錯的了,起碼在地方上都屬於務實做事的一批人,但真正到怎麼做,如何做好,如何做到高效這些上,他們仍然存在著很多固有舊思維。
馮紫英不得不親自給他們上課,打破舊思維的桎梏,給他們灌輸更多的新東西,同時結合著新的考成法的考評理念來讓他們迅速適應。
應該說效果還是不錯,耿如杞和潘汝楨都表現出了濃烈的興趣。
尤其是與考成法相結合,這也意味著未來內閣和吏部對他們的考評也會以馮紫英所提及的這些事務來進行,相當於馮紫英提前給他們漏題了。
當然,漏題了並不意味著他們就能做好,這裡邊還有相當多的工作要做。
臨近年末,除了主動召見和奉調進京的潘汝楨、耿如杞二人談話外,自然也有主動登門的人,而且還不少,比如魏廣微、崔呈秀和傅試。
魏廣微不必說,在永平府和馮紫英前後交接,當然職位不一樣,馮紫英是從同知位置上離開,而魏廣微則是接任知府,後來魏廣微出任河南提刑按察使,正三品大員,馮紫英在平定北直白蓮之亂時也專門給魏廣微去過信提醒。
崔呈秀就有些意思了。
馮紫英巡撫陝西途徑大同時崔呈秀就是大同知府,一晃五年多快六年過去了,崔呈秀兩年前調任金陵知府,但品級未變。
馮紫英看過吏部對崔呈秀的評價,不算差。
不過此人過於討好地方士紳,這一點上馮紫英不太滿意。
但他也知道在大同這等邊鎮之地,地方豪門望族勢力很大,如果不得到這些人的支持,做事很難,像馮家、段家、麻家、馬家這些都是大同豪族,也算是情有可原。
崔呈秀治理盜匪有一手,出手狠毒,鎮壓嚴苛,大同馬賊素來彪悍,但是在其治下都不得不逃離遠遁西麵,或者出塞。
調任金陵知府之後,江南士人對其印象不佳,就這麼擱下了。
所以說這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崔呈秀也還是有些能耐。
不過讓馮紫英有些鬱悶的是魏廣微和崔呈秀在前世曆史上都是著名的閹黨,沒想到現在卻都是奔著自己來了。
魏廣微也就罷了,好歹有幾分交情,而且也是名門出身,這崔呈秀卻沒什麼交情,自己途徑大同時,他送了幾個大同婆姨,自己好像也沒收啊。
不過如練國事所說,隻要能做事有願意靠攏的,就不能拒人千裡之外,可以引導,可以灌輸,讓其逐漸接受己方的理念觀點,逐漸為我所用。
好歹二人也都是進士出身,現在也都是三品四品的官員,能主動投靠自己,自己何德何能就拒之門外?
當然要用。
還有傅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