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中的暗流湧動卻沒有影響到馮紫英,現在的他隻想一門心思把事情做好。
論理永平府人口不算少,但是絕大多數勞動力都被捆綁在了土地上,要騰出足夠的勞動力來啟動永平府的大規模工業化和基礎建設,難度很高。
但現在蒙古人的入侵卻變相的給了馮紫英這樣一個機會,數十萬順天府北部州縣的流民湧入京畿附近,給順天府帶來很大的壓力,即便是有朝廷賑濟,一樣困難重重,尤其是現在不是元熙年間財政還算健康的時候了。
從元熙三十五年之後朝廷的財力日漸脆弱,壬辰倭亂雖然已大周表麵獲勝結束,但是卻沉重的打擊了大周財政,某種意義上來說,元熙帝的主動遜位其實也是一種變相的撂挑子,實在是找不到更好的解決財政拮據難題,而又麵臨著六下江南的政治攻訐,才使得精疲力竭的元熙帝主動內禪讓位。
這種財政困難的情形到永隆帝登基之後更是捉襟見肘,一直到開海之略後稍有好轉,但是緊接著一連串的寧夏叛亂、建州女真崛起給遼東帶來的巨大軍事壓力,現在又是播州之亂,又把稍有好轉的財政給拖得快要垮了。
如果能夠從順天府的流民中引流幾萬勞動力過來,不但可以立即啟動盧龍——撫寧——榆關的混凝土道路建設,而且還可以吸引一部分勞動力建設和服務日後會越來越繁忙的榆關港。
馮紫英甚至考慮如果條件成熟,整個永平府的遷安、盧龍和灤州三縣州鐵礦、冶鐵、製鐵、燒炭、水泥幾大產業能夠日益上規模,將灤州——盧龍,遷安——盧龍的道路一樣按照標準修築起來,也不是不可能。
當然前提是整個永平府的煤鐵建材複合體產業規模達到相當高度,商人們覺得道路建成之後對於貨物的運輸更劃算,更有利可圖,才可能願意繼續投入支持。
如果一年後盧龍——撫寧——榆關的道路建成,那麼這部分勞動力既可以考慮轉入幾大礦山、冶鐵工場和製鐵場、炭場和水泥廠去謀生,也可以讓榆關港吸納一部分,馮紫英相信到那個時候,這兩三萬勞動力消化掉不是問題,甚至可能還不夠。
“紫英,朝廷來了旨意了,讓我們準備接受兩萬多戶密雲、懷柔以及部分薊州的流民,大概在二萬二千戶,接近九萬人,估計會在一個多月裡陸陸續續過來。”
朱誌仁歎了一口氣,捏著手中的公函,不無擔心。
這是內閣通過通政司那邊來的公文,這也就意味著沒有商量餘地。
當然這在之前馮紫英已經和他通過氣了,某種意義上來說,這也是他朱誌仁在永平府知府位置上最後一件政務,做好了也是政績,做砸了,那就不好說了。
在會見了山陝商人的代表們之後,朱誌仁稍微放下了一些心,有這幫財力雄厚的山陝商團做後盾,起碼情況不會太糟糕,而且馮紫英也已經通過各種關係從山東和江南那邊買糧買布,以便於應對流民的到來。
至於說鐵鍬、鐵鏟、鋤頭、鎬頭和板車這些器械物資,永平本地本身就是生產大戶,自然不用擔心,半個月之內就能準備齊備,而現在遷安、盧龍和榆關都已經建起了水泥廠,三家同時發力生產,足夠滿足整個道路建設需求而綽綽有餘,還能有相當富餘部分外銷。
“府尊,放心吧,我已經和撫寧、盧龍縣衙裡邊打了招呼,另外也和山海關那邊也通了氣,該準備的有些木料、草料、石炭、被褥等等物資,也都已經讓商人們開始準備了,保證誤不了事兒。”
馮紫英清楚朱誌仁很擔心流民過來出問題,凍死餓死疫情都是政治責任,你主動請戰,現在人過來了卻出了亂子,那朱誌仁這個府尊就首當其衝跑不掉。
馮紫英內心也知道其實朱誌仁不太讚同這個事兒,但是馮紫英一力推動,商人們也都來“拜會”了他,如果他還不懂這裡邊的奧妙,那就是不識時務了。
當然朱誌仁也知道這種事情對永平府未來的發展肯定是極為有利的,看著現在日益紅火的幾大產業,還有草原上也開始出現的商隊直接來這邊,加上榆關港的繁榮,誰都清楚這股趨勢是無法阻擋的。
有時候朱誌仁都覺得馮紫英更像是知府,而自己不過是一個傀儡,每天負責在大堂上一坐,哼哈點頭幾下,就算是了事大吉。
不過他這個年齡和履曆,到這個時候了,自然不會去和馮紫英爭這些,他就想安安穩穩熬過這幾個月進京,而商人們的孝敬也沒有少他一分一文,自己也樂見其成。
【看書領紅包】關注公眾號【書友大本營】看書抽最高888現金紅包!
唯一有些麻煩的就是本地士紳們現在有些眼紅了,之前他們對山陝商人進來開礦建廠都是冷眼旁觀,他們不是沒見過開礦建鐵廠,遵化那邊那麼好的條件都弄得現在舉步維艱了,遷安也好,盧龍也好,條件並不比遵化好,而且無論是道路還是工藝以及外銷渠道都是難題,所以本地士紳根本不看好。
但是等到佛山莊記帶著大批匠人過來,再加上榆關港開埠通航,還有與兵部軍器局合辦的兵工工場建成投產,所有人都有些坐不住了。
所以當蒙古人入侵之時,本地士紳中不少人也是不無惡意的企盼著蒙古人能夠給這些外地商人來一場大洗劫,最好徹底把這幫外地商人給席卷一空。
隻是馮紫英提前預警,山陝商人們的未雨綢繆,讓本地士紳想法都落了空,然後就眼睜睜看著蒙古人折戟遷安城下,再然後就是蒙古人居然就縮回到西北角的三屯營把京營乾翻就再也不南下了,這種離奇魔幻的情節讓永平士紳們都是不敢相信。
現在山陝商人再度開始擴建,眼見得滾滾銀子可能就要塞滿山陝商人們的腰包,本地士紳都有些坐不住了。
沒人願意和銀子過意不去,而且眼睜睜看著外地商人在自家地頭上掙銀子,沒理由他們不去加入進去參一股。
他們要找的自然首當其衝就是知府大人了。
“紫英,聽說山陝商會這幫人還準備在遷安和盧龍擴建,另外也要在灤州勘探開礦?”朱誌仁乾咳了一聲,笑納了永平府本地的這些士紳們奉上的禮物,朱誌仁也是講規矩的人,自然也要替他們說和一聲。
“嗯,灤州那邊其實最初就已經勘探過了,隻不過當初覺得盧龍和遷安條件更好,靠近榆關更近,所以先在遷安和盧龍開礦辦廠,現在既然榆關港吞吐運力不斷擴大,那麼適當擴大規模也就在情理之中了,正好這些外來流民勞動力也可以日後補充進去,正好了。”
馮紫英還沒有反應過來,但見到朱誌仁那有些做作的乾咳,就知道應該是有什麼事兒。
“府尊,可是有什麼事兒?”
“紫英啊,你來永平府也有大半年了,你引入山陝商人來咱們永平是好的,但是確也不能忽略了咱們永平本地的士紳商賈啊,現在外界有些傳聞說你雖然是北地士人,但是過於偏向晉商,對咱們北直隸乃至永平士紳商賈卻棄之如敝履,這對你的名聲不好啊。”
朱誌仁的話語裡沒太多傾向性,“我年齡大了,日後永平府的事務還得要靠你主要來操心,我以為這些本地士紳其實還是可以分一分,也能為你所用的。”
“大人,您不知道這幫家夥跑到京師城裡去告禦狀,都察院那邊兒都接了不下十封關於我的狀紙麼?”
“嗨,紫英,這等事情哪裡都有,若是你都要斤斤計較,那就沒法做事兒了。”朱誌仁又乾咳了幾聲,“我的意思是,在這塊土地上,他們畢竟是地頭蛇,現在既然他們願意服軟了,那麼就不妨給他們一個台階,另外山陝商人一家獨大,過於強勢,也不符合咱們官府這邊的利益,須得要製衡之策才最好,……”
朱誌仁的話不無道理,不過馮紫英可沒有輕易饒過這幫士紳的打算,就算是要給他們機會,那也得要他們拿出態度來之後。
“大人,此事倒也不急,我知道這幫家夥現在眼紅了,可當初咱們可受了這幫家夥不少氣,也給咱們下了不少絆子,哪有隨便遞上幾句話咱們就網開一麵的?”馮紫英樂嗬嗬地道:“好歹也要拿捏他們一番,您放心,您說的我自然要辦,但熬一熬不更好麼?若是問起來,你也就假意責怪我,把責任往我身上推便是,讓這幫家夥也心急火燎一陣,受一受當初咱們的窩火憋氣味道。”
朱誌仁也笑了起來,這家夥還真的是一學就會,心思比誰都靈動,自己話也帶到,人家也願意按照自己意見辦,至於過程拖一拖,這不是好事兒麼?也能好好熬一熬這幫永平士紳的性子,這麼些年自己也沒少受這幫家夥的醃臢氣。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