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清馮氏老宅大院便在緊鄰老磚城外的永清街橫巷裡,占去半條街。
先前奔馳而出的健馬便是向北而去,不知道是往哪裡報信。
大周沿襲前明規製,臨清設衛所,但隨著大周立朝已近百載,軍備廢弛,臨清衛軍名義上五千餘人,但加上早已搬遷到磚城外和民戶幾無差彆的軍戶,也不過兩三千人,而且吃空額也成為衛所軍將門養活一家老小的最大經濟來源。
“佑叔,要出事兒?呃,不至於要動刀兵的份兒上吧?”馮紫英立即就怵了。
自己來到這個時空不過幾天時間,說句丟臉的話,才幾天,他真的還沒把這個時空的很多具體東西弄清楚,除了大略知曉這大周王朝是沿襲了前明的大致經曆外,其他他都是滿腦子漿糊,搞不明白。
就算是真正穿越到明代,自己又懂多少?真以為翻了一下《明史》,看了幾本《明朝那些事兒》和《萬曆十五年》就以為自己可以當一個明人了?
大周沿襲前明規製,無論是在官製還是軍製上基本沒有太大變化,按照馮紫英的感覺,這大周和大明之間的差彆,更像是南宋和北宋的區彆,有些變化,但基本照搬沿襲。
大周基本上承襲了前明的疆域和體係,除了周太祖始創本朝打天下那幾年外,其他似乎和前明並沒有太多差彆,甚至從文官武官體係乾脆就是整體接手過來。
但毫無疑問,這三個月的觀察還是帶給馮紫英很多東西,尤其是從京城到臨清來替自己父親吊唁這一趟,更是見識了許多未曾見過的東西。
這大周王朝立國不到百年,但卻已經有些末世征兆,文恬武嬉,而且據說北麵蒙古韃子和女真人都屢屢騷擾九邊,雖然尚未成大患,但按照馮紫英對晚明那點兒不太多的記憶,如果曆史大走向不改變,好像也就二三十年就要出大亂子了吧?
呃,好像出大亂子的還不僅僅是九邊,更應該是陝西那邊吧?
想到這裡馮紫英又忍不住哆嗦了一下,自己才十二歲不到啊,這就要趕上這種事情?甚至毫無反抗之力?
自己還想當一當紈絝,真正體會一下封建時代的人上人生活,呃,理直氣壯的三妻四妾,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生活,咋就不能讓自己如意一回呢?
“哼,那可難說,聽說這常伴伴手伸得長,連漕糧都敢碰,更彆說他是奉旨收稅,誰敢招惹他?”
馮佑顯然是走南闖北見的多了,清楚這些宮中稅監們的德行嘴臉。
“在京城裡他們收斂一些,這一出京,山高皇帝遠,誰能攔得住他們?就算是龍禁尉也得讓他們幾分。”
這龍禁尉其實就是前朝的錦衣衛。
大周立朝,周太祖廢錦衣衛、東廠、西廠,合設為龍禁尉,但民間仍然多有沿襲前朝稱謂為錦衣衛。
加之龍禁尉官服仍然沿用前朝飛魚服繡春刀,隻不過添了魚鱗劍作為錦衣衛總旗以上官員隨身配備的武器,變化不大,久而久之,連龍禁尉自身也將錦衣作為龍禁尉民間代稱了。
馮紫英自身膽怯,但還要強自鎮定,雖然這副身子骨自小習武,但是畢竟也隻有十一歲的架子,真要遇上兵亂,估摸著也隻有死路一條。
“那佑叔,咱們老宅那邊……”
“不至於此,無外乎就是那些販夫走卒和商賈吆喝鬨事兒,尋摸著要鼓搗點兒事情出來,逼那常伴伴讓步罷了。”馮佑對這些事情也是看得清楚。
尋常地方也就罷了,但這臨清城可是山東地界一等一的緊要所在,戶部在這裡有鈔關,有漕糧水次倉,若是出了亂子,隻怕又有嘴皮官司要打。
這大周王朝的士大夫文官們可不是好惹的,禦史和給事中們那一旦發起飆來,管你是誰都得要脫層皮。
那常伴當雖然貪婪可惡,但是也非蠢人,自然也清楚其中利害關係,應該不至於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而這些商賈和販夫走卒們也有些古怪,照理說不敢如此的,不過事不關己,馮佑也懶得理會,好歹磚城裡還有數百衛軍精銳,出不了大亂子。
馮紫英也知道父親專門安排護送自己回老家的這位佑叔不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