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風流人物!
第2775章癸字卷造勢,爭先恐後
“老十,你現在還有心思想這些?我還以為你擔心得睡不著覺才來找我呢,結果呢,是對這些花邊故事感興趣?”忠順王連連搖頭,瞪了一眼對方,“這些事兒算事兒麼?紫英都當皇帝了,睡哪個女人不是恩澤被及?”
被兄長打趣一句,忠惠王也有些尷尬,訕訕地道“嗨,我不過就是順口而言,哪有九哥你說的那麼不堪?可是周培盛和荃妃這之前就和紫英有瓜葛,這祿王……”
忠順王被自己這個弟弟給逗樂了,呲著牙咧著嘴吐槽“老十,你怕是睡昏了頭吧?張驌出生的時候紫英才多大?有十歲沒有?還在大同未曾進京呢,四哥都還是太子未曾登基呢。”
忠惠王似乎才回過味來,摸了摸頭,“呃,我倒沒想到這一出,隻是想到荃妃怎麼就和紫英勾搭在一起,這周培盛看人還真準,還真敢下注,用這種方式來穩固自己在宮中的地位,把夏秉忠和裘世安都給擠下去了。”
“有了新人忘舊人,不都這樣麼?周培盛想要在宮中長久呆下去,不這樣做能行?他還有個侄兒周德海,現在更是跟得緊,看樣子日後是要接他叔叔的地位了。”
忠順王悠悠地道“不過這都無關緊要,關鍵是咱們不受影響就行了,海通銀莊依然會繼續經營,咱們靠著這個就夠了。”
“那其他族人呢?”這才是忠惠王來找忠順王的目的。
張氏一族人不少,現在改朝換代,那張氏一族族人就不再是皇族,立即就將麵臨一個大問題。
這些人原來都歸宗人府管,每年多少都會有一些銀兩撥付,像近支的這些,如忠順王、忠惠王、忠信王當然影響不到,但是往上推兩代,泰和帝、廣元帝、天平帝的子孫後代呢?
這麼百年來,算下來一樣也是好幾千了,像泰和帝兄弟四人,廣元帝兄弟九人,天平帝兄十一人,元熙帝子嗣也就是忠順王忠惠王他們這一批了,成年男嗣六人,算是比較少的了,平均按照八個來計算,也是一兩千號人了,這還沒算生的公主郡主縣主這些開枝散葉出來的。
這一兩千號張氏子弟倒也不能說全都是混吃等死的窩囊廢,但是靠著張氏一脈這個皇族身份,有著鐵杆皇糧,無論做什麼都能有些優勢,就算是真的啥本事都沒有,每年宗人府也得要給二三百兩銀子,維係一大家子基本生活還是沒有問題的。
現在改朝換代了,天家一族改成姓馮的了,這張氏一族一兩千子弟家眷怎麼辦?
若是有些本事的倒也罷了,可那些沒本事隻靠著宗人府發那點兒銀子維持生活的,卻又如何過活?
“怎麼,這些人坐不穩了?”忠順王也考慮過這方麵的問題,但是現在新朝初立,你卻要讓朝廷馬上考慮這一兩千號人的生計問題,隻怕文臣那裡就過不去。
“誰能坐得穩?大家都聽說了,也知道這大勢不可擋,但大家的生計卻總要有一個說法吧?”忠惠王歎了一口氣,“咱們幾兄弟倒是沒啥,無所謂,但是那些遠房親戚就難了,若是因此鬨騰起來,隻怕也有損於新朝的印象,……”
忠順王沉吟不語。
這道題不好做。
這一千多號人說多不多,說少不少,按照原來宗人府的規製,每年也得要花五六十萬兩銀子來打發,朝廷內庫也曆來有這筆花銷,但是問題是新朝立朝,誰還會管你舊朝的故事?要接濟也該是接濟著馮氏子弟了才對,這怎麼都說不過去。
“新朝現在怕是沒這份心思來管張氏子弟的事兒啊,文臣們更不願意開這個口子,能每年節約幾十萬兩銀子,隻怕他們是求之不得埃”許久之後,忠順王才黯然歎息道“得找個法子,讓皇上來開這個口。”
“讓皇上開這個口?”忠惠王不解地問道。
“文臣們是肯定要借機砍掉這一塊的,難道還能指望他們?人走茶涼,咱們都不算宗親了,新朝憑什麼會優待咱們,你聽說本朝優待過朱氏子弟麼?”忠順王苦笑著道“沒趕儘殺絕就算是善待了。”
“不能吧?”忠惠王也一驚,“九哥,你可彆嚇我們,咱們和朱氏子弟可不一樣,咱們這可是內禪主動讓位,和本朝與前明是通過一戰得來的不一樣,咱們也對新朝不懷敵意,……”
“老十,本朝和前明一戰與新朝與本朝這種博弈得來的天下,你覺得真有多大的差彆?”忠順王淡淡一笑,“那你可真就想多了,新朝這是武人和士人博弈的結果,如果不是恰巧有馮紫英這樣一個特殊人物在這裡能讓大家都接受,也許今日京師城中就是一片腥風血雨人頭滾滾了,五代十國那等武夫當國時候屠戮文人的故事難道還少了?那咱們這宗親的下場會更慘,誰記得那五代十國宗親是誰?一二十年又換一波新朝,都是知根知底,還不斬草除根?”
“那咱們該怎麼辦?”忠惠王也明白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