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決戰大青山一)
黃昏,落日。
伴隨著鮮卑殘騎退出靈武穀,退至大漠,靈武穀大戰,最終落下帷幕。
一天的戰鬥,拚的就是一口氣,而鮮卑的那口氣先散了。
天空如同一幅斑斕的畫卷,色彩從天邊的金色漸漸轉為深邃的紫色。太陽已經開始西沉,但餘暉仍然照亮著戰場,把沙土染成了暗紅色,仿佛是大地的血液。
漢軍士兵們在這片被黃昏映照的戰場上散落著,他們或獨自一人,或成群結隊,疲憊而沉默。空氣中彌漫著戰場的硝煙和燒焦的味道,還有一種沉重的失落感,這是勝利的代價。
遠方的山巒在暮色中逐漸變得模糊,仿佛是大地的邊緣,與天邊的晚霞融為一體。
一場大戰剛剛結束,黃昏的光輝在沉寂的沙場上升起,映照著疲憊而沉重的身影。
雖是勝利,但也是至今為止,大軍死傷最慘重的一次。
三萬兩千人的大軍,除屯守廉縣的兩千人,此次出戰共計三萬人。
正麵戰場,陣亡5241人,傷3215人。
兩側戰場,陣亡2213人,傷624人。
一次戰鬥下來,死傷共計11293人,這也是自劉寒進入並州,兩年來第一次大戰傷亡人數破萬。
不過,這一戰值得。
先不提內部一萬鮮卑人被全殲,正麵戰場逃出的鮮卑潰軍不足三千,一戰徹底解決涼州鮮卑之亂。
此戰也沒有俘虜,南犯涼州的鮮卑人就地格殺。
這是明麵上的收益,還有其他隱藏收益。
一是,打通靈武穀北上路線,大軍去救援黃忠。
二是,一戰證明,即使馬上作戰,漢軍也不比鮮卑弱,這種數萬人的騎戰經驗,可遇而不可求。
三是,對涼州內部羌人的震懾作用,鮮卑那麼強大,也不是漢人的對手,羌人最好也老實點。
至於洛陽那邊,好壞真說不清楚。
“大軍休整一晚,明日我親自帶一萬人北上,張郃、高順跟著,其餘人留守涼州,聽從段師號令,大戰結束之後再返回並州。”
“遵命!”
眾將領命,段熲開口道:“末將再保舉兩人,隨主公一起北上,涼州以北地區,需要一個熟悉情況的人在,末將才安心。”
“哦?何人?”
“夏育、田晏,此二人乃是當年末將平定涼州羌亂時的護羌司馬,因熹平六年北征鮮卑大敗而貶為庶人,如今主公北上,此二人也憋著一肚子氣。”
劉寒也聽說過此二人,夏育早年身為段熲在護羌營的司馬,在與羌人的戰鬥中屢次立功,他與另一位司馬田晏形成了一個有力的作戰組合。
熹平六年北征鮮卑是一場缺乏理智的戰鬥,損失兵馬十分慘重。匈奴單於屠特若屍逐就單於重傷,次年去世,戰火延伸至遼西,也使太守趙苞不幸身亡宦官趙忠的族兄),一代將星的政治生涯就這樣黯然結束了。
中平元年公元184年),北地羌胡與邊章、韓遂等寇亂隴右,朝廷再起起用夏育,任命他為護羌校尉。戰事失利,他被叛羌圍困在畜官,漢陽長史蓋勳率軍救援失敗。
“準,命其跟隨大軍北上,為先鋒校尉。”
大青山。
黃忠的一萬人溜著和連的三萬人五天後,大軍在一處平原與包圍過來的鮮卑人對峙,儼然要開啟決戰。
在這五天時間裡,黃忠部在運動中以多打少,殲敵5000,而自身損失僅有412人。
之所以選擇決戰,一是因為徐晃大軍與自己僅相差半天路程,二是因為大軍在運動中消耗過大,糧草隻剩下三天,三是和連將自己戰略縱深壓得太小,在逼自己與他決戰。
此戰,避無可避。
divcass=”ntentadv”因此黃忠打算最大限度消耗鮮卑人體力的同時,在這拖住半天,等到徐晃率大軍趕到,從側麵插一刀,敵軍自潰。
另一邊的和連也是急了眼,三萬人在草原上沒追上黃忠也就算了,七千的輜重部隊還被黃忠偷了,損失五千人,輜重十不存一,若不是每人身上都有七天吃食,大軍早就沒法維係。
因此,和連對黃忠更是恨之入骨,逼著黃忠與自己決戰。
“三萬對一萬,怎麼看都是優勢在我。”
鬥將是不可能鬥將的,這人這麼猛,鬥將除了打擊士氣,沒彆的作用。
既然準備決戰,那就不講武德,三萬人分成三批,跟他打車輪戰,耗死黃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