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cass=”ntentadv”蔡邕很難過,他不想自己女兒和皇室沾邊,但兜兜轉轉,還是糾纏在了一起,隻能說是命運使然。
蔡邕心中說道:“前兩日子師王允)說的那個青年才俊,怕是沒機會了。”
此事最好還是不與河間王說了,本就和子師不和,依著這位脾氣,若是知道了,怕不是要人頭落地。
另一邊,太後這兒則簡單得多,到了這個段位,有些事不需要那麼費勁。
“臣女婚事願憑父親安排。”
蔡氏女不拒絕,便意味著此事能成。
太後也是喜笑顏開,雖然孩子年紀還小,但一看就是個知書達理的、能幫到自己小兒子,兩人也十分有緣,真是天作之合!
看著這乖巧的孩子,董太後又想到了先皇後宋氏和現在的屠夫之女,這更堅定了她娶妻娶賢的想法。
蔡邕和女兒蔡琰回去後,也商量過此事。
在蔡邕看來,劉寒什麼都好,但就是身份太高,怕女兒受委屈,但他從女兒的眼神中看出,她並不排斥這樁婚事。
“唉!兒孫自有兒孫福。”
就在除夕這一天,蔡府迎來了皇帝的賜婚聖旨。
“朕奉皇太後慈諭,議郎蔡邕女蔡氏,恪恭久效於閨闈,升序用光以綸綍,谘爾蔡氏之女也,秉性端淑,持躬淑慎。溫脀恭淑,有徽柔之質,柔明毓德,有安正之美,靜正垂儀。動諧珩佩之和、克嫻於禮,敬凜夙宵之節、靡懈於勤。太後躬聞之甚悅,茲特以指婚河間王,待其及笄,責有司擇吉日完婚。欽此。”
還有一道太後懿旨。
“惟爾議郎蔡邕長女,族茂冠冕,慶成禮訓,貞順自然,言容有則。作合春宮,實協三善,曰嬪守器,式昌萬葉。備茲令典,抑惟國章。是用命爾為河間王妃。往,欽哉!其光膺徽命,可不慎歟!”
河間王妃!
這是定名分了。王妃,古代中國王爵正妻封號,西漢時皇帝及諸王之妻皆稱後,皇帝正妻稱皇後,諸王正妻稱王後,至東漢以後,王的正妻改稱為妃,“後”成為皇帝正妻的專屬稱號。)
蔡邕與蔡琰各領一道聖旨,蔡琰雖麵色不驚,但內心歡喜,她沒想到自己真的要嫁給他了。
蔡邕則麵色複雜地看著自己女兒,從今以後,自己這女兒將成為這天下第三尊貴的女人,第一是太後,第二是皇後,第三則是她。
他知道,雖然士族對他多有不喜,但哪個士族心底對他的婚事不上心?那就是個香餑餑,與他聯姻,家族五十年不會衰敗,隻是無人敢觸他黴頭,小小年紀,殺了三十萬異族,真不是開玩笑。
不僅如此,圉縣蔡氏將與河間王、與皇室綁在一起,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今日來的天使正是張讓,他把姿態放得很低,今日見蔡氏女反應,就憑這定力,心中對她評價提升不少。“這蔡氏,要一飛衝天了!”
內侍與劉寒打交道最多的便是張讓,他自是知曉河間王的脾氣和能耐,因此從不觸他黴頭,他很清楚,若是惹了這位,他真敢提著刀子殺你全家,哪怕陛下都保不住。
夏育在涼州被河間王重新起用,趙忠屁都不敢放一個!
皇帝和太後身邊的人都知道這位在他們心裡的重要性,本就有能耐,最重要的就是皇帝和太後對他的愧疚太多,隻要這位不是犯了十惡不赦的大罪,永遠都是大漢最尊貴的王,也永遠都是大漢實權最重的王。
他不會反,他的實權越重,皇帝在朝堂的話語權也越重,二者相輔相成。如今這位雖是並州刺史,但實際已掌握幽、並二州軍政大權。
與此同時,劉寒同樣聽著聖旨。
“河間王人品貴重,秉正純孝,文武並重。今有議郎蔡邕之嫡女,婉順賢明,譽名閨闈,故朕欽定為河間王妃,待及笄之年,擇吉日大婚,欽此。”
稀裡糊塗被訂了婚,劉寒再不情願也隻能認了。
“沒想到曆史上赫赫有名的才女,竟要成為我的女人,跟做夢一樣。”
對於美女,尤其是有才華的美女,正常的男人都不會拒絕。
“衛仲道”忽然,劉寒想到曆史上那個早死的家夥,“要不這回讓他死得更早些?或者整個河東衛氏一起消失?”
劉寒討厭麻煩,既然蔡琰已經跟他定下名分,那對於這個有可能會給自己帶來麻煩的不確定因素,就要消滅在萌芽之中,而最好的方法就是讓他早點消失。
“找個理由,嗯。”
隨後,劉寒吩咐道:“來人,備禮,去蔡府。”
談戀愛這種事,前世沒有過,但沒吃過豬肉也見過豬跑,最基本的禮節先做到位。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