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章控製幽州
光和七年184年),十二月,帝改年號,中平元年。
不知不覺,便來到中平二年185年)。
這一年,注定不會太平。
二月,京師洛陽發生火災,南宮被毀。中常侍張讓、趙忠等勸皇帝稅田畝以修宮室、鑄銅人。
於是漢皇帝詔令天下,除正常租賦之外,畝稅十錢助修宮室。
又詔發州郡材木文石,運送京師,宦官從中為奸,刺吏、太守複增私調,百姓怨恨。
此外又規定,刺史、太守及茂才、孝廉遷除,皆要交納助軍修宮錢,除授大郡者要交納錢二、三千萬。新官上任前,皆須先去西園講定錢數。
屆時交請,或有無法交齊而自殺者。故新官到任,必競為搜刮百姓,聚斂財富以為補償。百姓因此怨聲四起。
時巨鹿太守河內司馬直新除,以有清名,減責三百萬。直被詔,悵然曰:“為民父母而反割剝百姓以稱時求,吾不忍也。”辭疾,不聽。行至孟津,上書極陳當世之失,即吞藥自殺。
書奏,帝為暫絕修宮錢。
黃巾複起。
這次的黃巾變聰明了,他們不與官府正麵抗爭,而是打遊擊,襲擾地方,但是絕不占領一城一池。
自張角之亂,所在盜賊並起,博陵張牛角、常山褚飛燕及黃龍、左校、於氐根、張白騎、劉石、左髭文八、平漢大計、司隸緣城、雷公、浮雲、白雀、楊鳳、於毒、五鹿、李大目、白繞、眭固、苦蝤之徒,不可勝數,大者二三萬,小者六七千人。
張牛角、褚飛燕合軍攻癭陶,牛角中流矢且死,令其眾奉飛燕為帥,改姓張。
山穀寇賊多附之,部眾寢廣,殆至百萬,號“黑山賊”,河北諸郡縣並被其害,朝廷不能討。
皇帝無奈,又把這件事交給劉寒,意思很明顯,“黃巾還未平息,你趕緊去吧!”
劉寒也無奈,這些都是冀州分布在各地的黃巾,張角死了,他們暫時偃旗息鼓,可是朝廷又開始橫征暴斂,他們受不了,隻能再反叛。
劉寒還沒過個好年,就被派出去了。
不過,臨行之前劉寒特意找皇帝要了便宜行事之權,“你彆管我用什麼方法平叛,我平了就行。”
皇帝允了。
再說劉寒這。
時間推回到光和七年。
劉寒在八月平叛後凱旋,封賞都結束後,除了黃忠,剩下的人都和自己回到並州。
畢竟,現在劉寒手上有了並州九郡幽州六郡的軍政大權。
幽州共計十郡一屬國,遼西郡、遼東郡、玄菟郡、樂浪郡、遼東屬國,因烏桓、遼西鮮卑以及高句麗的原因,現在名義上屬於大漢,實際早被這些宵小瓜分,當然這裡不乏一些喜歡搞事情的野心家,比如遼西公孫氏。
並州不作過多介紹,一些人事上的改變說一下,原彆駕沮授升任並州刺史;原西河太守段熲升任幽州刺史;原雲中主將黃忠調任司隸校尉;原幽州郭勳,調任西河太守,補段熲的差;而頂替黃忠差事的是趙雲;董昭卸任上黨太守,上黨太守由田豐擔任;國淵擔任雁門太守劉寒把國淵調回來了,現在接任河間國相的是黃忠的兒子黃敘)。
主要就是考慮到未來變局,上黨有田豐,劉寒放心。
剩下的定襄太守鄭益、五原太守郭縕、上郡太守陳鈞、雲中太守溫恕、朔方太守王澤不變。
武將方麵,除必要關隘,並州軍隊除了郡縣兵屯田兵),大軍一部分遷移至幽州,剩下的由徐榮統帥,手下武將包括徐晃、閻行、王柔、韓當、程普、郝昭、段煨、趙雲、太史慈九人。
其中,閻行不再鎮守偏關,而是調至孟津關,洛陽一旦有變,大軍即刻渡過黃河南下。
郝昭鎮守光和城,光和縣縣令陳震。
段煨還是老規矩,負責戰俘、奴隸的築城修路工作,隻是手下的人從五千變成一萬。
王柔調至雁門關,為保證劉寒對北地草原的控製力,雁門關經過兩年改造,現也能駐紮五千人,與光和城郝昭的八千人互為犄角。
剩餘三萬七千人,由徐榮統一指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