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覺得劉寒說得對,黃忠的本事有目共睹,有他在三輔無憂。
士族想收回兵權,但劉寒的意思很明確,用扶風太守換司隸校尉。
換!
雖然知道兵權要不回來了,但用兩萬人的兵權與扶風太守換司隸校尉,咬咬牙值得!
司隸校尉的位置,太重要了!
至於董卓,兵權是必須要收回來的。
因此,最簡單的辦法就是明升暗降,有人提議,升為九卿之一少府。
可董卓學精了,從平黃巾到今日,幾起幾落,從河間王身上,他總算悟出一個道理:沒有兵權,哪怕你是三公九卿,都沒用!
如今的朝廷,經過黃巾之亂和涼羌之亂,中央孱弱,根本無力管轄地方。河間王就是個例子,北方十萬大軍,士族很想動他,但有陛下在,有十萬大軍在,誰敢動他?
士族隻能退而求其次,儘可能將河間王排擠出中央,困在偏遠地方,等新帝繼位,再想法削弱河間王手中兵權,緩圖之。
隻要手中有兵權,日後他們就會求自己。
因此,董卓上書言:“所將湟中義從及秦胡兵皆詣臣曰:“牢直不畢,稟賜斷絕,妻子饑凍。’牽挽臣車,使不得行。羌胡敝腸狗態,臣不能禁止,輒將順安慰,增異複上。臣既無老謀,又無壯事,天恩誤加,掌戎十年。士卒大小相狎彌久,戀臣畜養之恩,為臣奮一旦之命。乞將之北州、效力邊垂。”
這番話傳到中樞,眾人皆知,董卓有二心,在打小算盤。
可如今的朝廷,能節製嗎?
不能!
於是,皇帝命黃忠大軍駐守右扶風,命徐榮大軍逼近左馮翊,同時讓董卓交出一半兵權一萬人,曆史上董卓被迫給皇甫嵩留了五千人才得以北上),赴任河東太守。
這是皇帝的底線,也是董卓的底線。
皇帝要削董卓兵權,但不能逼反董卓,不然涼羌之亂又要死灰複燃。
董卓不想放棄兵權,更不想和朝廷開戰,準確說是不想和河間王開戰,現在跟河間王鬥,就是找死。
最終,董卓聽從女婿李儒的建議,妥協了,願意交出兵權。
一場暗中爭鬥,最終以雙方妥協而暫時畫上句號。
於是,新任右扶風太守黃忠,在洛陽以西擁兵三萬。
劉寒關鍵的一步棋總算完成。
洛陽以北孟津關已被閻行占領,那裡有他的五千人。
洛陽以西右扶風是黃忠,有三萬大軍在那駐紮,即使排除董卓給的老弱病殘,至少也有兩萬人。
洛陽以南還有南陽太守盧植和他手中的一萬五千大軍。
不知不覺中,洛陽周邊劉寒至少放置了至少四萬大軍,很明目張膽,又很隱蔽,一旦洛陽有異動,這股力量足以左右朝堂。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