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劇變,司隸地區的河間王麾下軍隊不可能不動。
李傕、郭汜等人抵達長安城外,王越就已經把情報傳遞給段熲和田豐了。
田豐主政,恢複三郡民生,兼任軍師;段熲主軍,保護三郡百姓。
段熲:“元皓,主公雖給了我們臨機決斷之權,但李、郭二人聚眾十幾萬,如此規模,如何是好?”
田豐也覺得離譜,董卓被山東諸侯重創,短短一年時間就恢複了?
“隻能說司隸地區的士族,富得流油啊!”
田豐越想越難受,那得多少物資啊?!浪費!
田豐:“將軍,長安必然失守,依照西涼人的秉性,絕對比董卓在的時候更加殘暴,哀鴻遍野已成定局。”
若段熲再年輕十歲,必然不會坐視不理,但現在…隻能說歲月不饒人,段熲能掌軍,靠的隻是軍中威望,同為“涼州三明”的張奐、皇甫規早已成為一抔黃土,隻剩下段熲。
田豐:“將軍,不知可否命人渡過黃河,拿下潼關,將弘農收回來。”
“弘農?”
“對,接收難民。我們拿下弘農,不再東進,給京兆留點緩衝區,告訴他們我們不想與他們開戰,但他們也不得妨礙我們接收難民。”
“元皓,現在西涼軍都在長安,潼關就是擺設,拿下潼關容易,可要是再接收難民,司隸三郡還沒從戰爭中恢複,冀州還在收複,再把攤子往外鋪,後勤受得了嗎?”
田豐當然知道段熲的顧慮,若接收難民沒有足夠的物資供應,很容易引起暴亂,到時候好不容易安定下來的三郡又將陷入混亂,這責任…
田豐咬咬牙:“將軍放心,某親自前往晉陽,讓他們騰出物資。”
見田豐如此,段熲也不忸怩,“我這就讓段煨率五千人拿下潼關。”
渤海郡。
身在南皮的劉寒也收到來自長安的情報,李傕、郭汜攻入長安,隻是時間問題,劉寒隻是在思考怎麼做才能在亂中獲取最大利益。
“奉孝你來了?”
郭嘉走進來:“主公,李嚴到了。”
李嚴:“臣李嚴,拜見主公。”
劉寒:“正方李嚴字)啊,什麼時候到的?”
李嚴:“剛到。”
劉寒:“辛苦你了,渤海百廢待興,尤其南連青州,日後將是戰爭的第一線,你身上擔子不輕啊。”
李嚴在來的路上便想到了,渤海將來必然成為衝突的第一線,這是主公對他的信任,也是主公對他的考驗。
李嚴:“主公,渤海郡現有五萬大軍,諸侯不敢來犯,當下最重要的事就是儘快安定民生,此次來渤海,除了我本人,還有三百赴任學子以及部份物資,若一切順利,來年春耕,渤海將恢複安定。”
一般而言,戰後重建少則半年,多則數年,而李嚴說隻要四個月,時間緊任務重。
劉寒:“正方,你可知軍中無戲言。”
李嚴:“主公,渤海郡本就被公孫瓚禍害得不輕,加上此次清洗,隻要穩定地方,我有信心。”